俗話說三歲看老,娃在幼年時期,就能看出他以后是個什麼性格脾氣,有的孩子經常在幼兒園被欺負,動不動就被其他孩子打哭了,被欺負久了,老實、膽小、懦弱等名詞就會伴隨孩子很長時間。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會是個軟柿子,誰都可以捏一下,要想改變這種情況,父母要牢記四點,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一,要讓孩子學會說不
三歲的強強最近得了一個變形金剛,喜歡的不得了,親戚的孩子來家里玩,也喜歡這個玩具,兩個孩子就爭搶起來,媽媽看到了就對強強說,人家是客人,你要讓著人家。
媽媽總是讓強強要讓著別人,學會分享,如果不聽就是自私,強強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越來越收斂自己的性格,到了幼兒園,別人給他搶玩具,搶凳子,他也不敢拒絕了,這種硬逼著孩子裝寬容裝大度的做法,其實是把孩子送到了軟柿子的行列。
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說不,等遇到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孩子才能勇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小孩子謙讓有禮貌是好事,但是不能一味地裝老好人,讓自己憋屈,久而久之,孩子的勇敢被壓抑,懦弱就占了上風。
第二,孩子被欺負時,千萬不能說這樣的話
很多孩子被欺負,哭著跑到媽媽身邊,本想尋求安慰,結果媽媽劈頭蓋臉地訓斥: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單單欺負你?是不是你主動招惹人家了?
孩子被訓斥一頓,嚇得也不敢對媽媽說實話了,可能下次受了欺負,直接就選擇不說,很多校園暴力,都是父母不知情,只有當孩子受到嚴重傷害了,父母才看出端倪。
父母有時候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不當的言辭,就是把孩子往外推,他的內心對父母關上了門,心事就不會吐露了,因為得不到理解,尋求不到幫助,漸漸變得沉默寡言。
第三,讓孩子遠離性格不同的人
很多孩子受了欺負,父母會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孩子遠離這種孩子,一種是跟這種孩子做朋友,其實,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天生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家長沒必要做出干涉,我倒是建議孩子遠離這種暴力孩子,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道不同不相為謀里,孩子不往前湊,自然也不會挨欺負。
第四,勇敢地反擊
《知否》中,明蘭的嫡親堂姐淑蘭,本是大家閨秀,下嫁給了一個秀才,他們一家本來窮困潦倒,全靠淑蘭帶去的嫁妝度日,但是卻欺負淑蘭,兩口子一吵架,淑蘭的父母不想著給女兒撐腰,反而一味地教女兒忍讓,送去錢財和商鋪。
結果婆家卻越來越得寸進尺,往死里欺負兒媳婦,最后淑蘭在明蘭的幫助下,收回了鋪子,收回了奴婢,讓婆家徹底認輸,這其實就是父母的問題,把孩子教育成軟柿子,不被人捏才怪呢。
孩子柔弱沒關系,個子小也沒關系,遇事不怕事才是關鍵,看到別人被欺負,自己不強出頭,學會躲避,但是真的被欺負到頭上,也要勇敢地回擊,哪怕自己力量有限,但也要用行動告訴別人,自己不是個軟柿子,想要欺負也要考慮考慮,別人自然會心存忌憚了。
有人說,孩子懦弱的性格是天生的,我有點不相信,這其實家庭教育的結果,也是家庭環境的熏陶,父母性格中有懦弱的成分,或者一味地讓孩子忍讓,看起來總是比別人好欺負一些,越是老好人、怕得罪人,被欺負的可能性就越大,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