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天有多重要?
比大量的閱讀,還要重要。
01 父母和孩子聊天,對于孩子大腦的重要性
2018年,麻省理工的科研人員,在《心理科學》刊登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證實了家庭對話,對于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性。
研究小組不僅有麻省理工的人緣,還有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以波士頓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在孩子們聽故事的同時,掃描他們大腦內的活動,并且對他們與父母在家中的溝通進行錄音。
在研究數據中,他們提取了三個比較重要的參數:
家長對孩子輸出的單詞數;
孩子自己輸出的單詞書;
孩子與家長之間互動溝通的次數。
最后發現:和父母交流更多的孩子,在之后的標準化測試中,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單純的詞匯量輸入,是無法做到的。
其實這個結果,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孩子和父母溝通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的語言中樞系統就越為活躍,也越來越強。
而且這份溝通效果,是大量閱讀、昂貴的教育機構所達不到的。
02 「睡前廢話」堅持聊半年,孩子的變化真的很喜人,家長們快學起來
當年,也是在看到這樣的研究之后,彩蛋爸爸開始重視了和彩蛋的溝通問題。
也是在那時候才發現,彩蛋比較膽小、話少,和我們也沒什麼主動溝通的欲望。
再反觀其他同齡的孩子,好多都是嘴巴「巴巴」個不停。
但彩蛋又在上幼兒園,什麼時候溝通呢?
睡前,絕對是一個最佳時機。
首先,睡前孩子的狀態最為放松,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放松狀態下的話,最為真實,也最為誠懇;
其次,如果在孩子做一件事情就溝通的時候,難免會打斷孩子,又或者讓孩子產生緊張的情緒。
于是,我們開啟了「睡前廢話」的流程。
不過是半年的時間,彩蛋再次見到我一個老師同學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彩蛋雖然性格上還是有點內向,但是自信了很多,內向而不靦腆,也不害羞,落落大方!」
這個變化,我們自己也是有感觸的。
其實內向、外向不是定義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