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的很對——「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不可否認,語言對人的影響程度是很大的,就像是肢體打擊傷害一樣,語言暴力也是一種傷害力很強的方式。
很多時候可能有一些話說一遍沒有人信,但如果很多人一起說或者說得次數多的,漸漸的就會扭轉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混淆判斷認知,流言蜚語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足以見得惡意的語言就是一種傷人的無形利刃,大家在說話前也一定要深思熟路留有后路,千萬不要惡語傷人。
身為90后新手寶媽的小靜前兩天遇到了這樣一件事,不過是發生在自己5歲兒子身上的。
那天她帶著自家孩子坐公交車,以為正巧恰逢下班放學的時間,車上的人比較多,車座已經坐滿了人,所以其他人都站著扶扶手。
而在她抱著兒子,身旁有一哥年輕小姑娘,應該是感覺到公交車廂人太多,空氣不流通比較熱,所以就脫掉了自己的外套,身上只剩一件清爽的吊帶連衣裙。
可關鍵就是,自家五歲的兒子看到這個穿裙子的小姐姐,好奇的說了一句:「媽媽,那個姐姐穿的真少。」
這句話聲音不大不小,但是因為身邊人比較擁擠,聽到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于是乎很多人都下意識的看向那個小姐姐。
小姐姐本人也是怔愣了一下,感覺有些尷尬的想要把外套再穿上。
小靜趕緊對那個小姐姐滿含歉意的一笑,低頭對兒子說:「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上次媽媽帶你去買衣服不也是讓你選自己喜歡的嗎,而且現在天氣變熱了,你也要開始穿涼快的衣服了,所以不能隨意的去說別人,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記住了嘛。
」
兒子點點頭,周圍人聽到后也都露出贊同的笑容,不得不說她的這番回答堪稱教學典范。
一般情況下,相信大家都會對他人的評價表示在意,對于夸贊會心生愉悅,同樣的,如果是帶有這批評或者貶義的話語,就會感到難過和憤懣。
而對于孩子還說,他們因為判斷能力弱的原因,大多時候都是口直心快,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樣就很容易說出一些傷害他人的話語。
雖然有的時候會以「童言無忌」來緩解尷尬,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的言行舉止往往都透露出所受到的家教水平如何,給他人留下的印象是不太好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