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最讓寶爸寶媽們頭疼的事是什麼?
想必很多人會說——娃的花式大哭。
寶寶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帶給家人的都是喜悅之情, 可是隨著寶寶長大,哭聲就逐漸成為了大人們的「噩夢」。
不會說話的小寶寶總以哭泣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 餓了,哭;便便了,哭;想睡覺了,哭;要抱抱,哭......大一點,開始「作妖」,哭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
安撫寶寶真的有套路?
在央視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來自美國加州太平洋兒科診所的兒科專家羅伯特·漢密爾頓進行了「五秒哄娃」挑戰。
事實證明,確實有套路!
他 抱起一個哭鬧不止的小寶寶開始安撫,當嘉賓正準備數第5個數的時候,寶寶就停止了哭泣,瞬間安靜下來。
現場所有的人都震驚了,為了避免巧合,又測試了好幾次。無一例外,寶寶都能在5秒內被漢密爾頓這個方法哄好。
漢密爾頓醫生有著30多年的兒科從業經驗,這個技巧他已經用了無數次,他稱之為「The hold」。
STEP1:將小寶寶抱起來,在胸前交叉雙臂。
STEP2:單手輕輕按住寶寶的胳膊并托舉下巴。這一步對三個月以下的寶寶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嬰兒搖晃綜合征。
STEP3:另一只手托住寶寶紙尿褲的位置,向45度角方向來回輕輕搖晃。
這種技巧主要是模仿寶寶在媽媽子宮里時的樣子,讓寶寶獲得一種安全感。不過這個方法一般只適合三個月以下的小寶寶。
搞定哭鬧娃的分齡指南
每個愛哭的寶寶其實都有他們自己的「小秘密」,父母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不同情況,來對孩子加以正確的安撫、引導。下面推薦給大家幾個分齡安撫哭鬧寶寶的套路。
1歲以下——模擬媽媽肚子里的環境
當1歲以下的寶寶哇哇大哭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模擬媽媽肚子里的環境,讓寶寶感到舒適安全。
很多人以為母親子宮內是很安靜平和的。錯! 其實子宮內是「噪雜」的。
把寶寶包起來輕輕搖晃,讓寶寶有東西可以吸吮、發出「噓」聲哄寶寶,或者用吹風機、吸塵器等白噪音,這一套方法可以安撫大部分哭鬧的寶寶。除非他有特殊需求,比如饑餓。
安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搖晃的力度,動作一定要輕柔、舒緩。不然劇烈的搖晃可能會引起「搖晃綜合征」,使得寶寶頭部和脊柱受到傷害。
1-3歲——先同理再講理
這個階段,孩子大都開始進入自我意識萌發期,喜歡用哭的方式說「不」。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自己的好情緒來中和孩子的壞情緒。
但一上來就講道理當然沒有用!情緒激動的小孩根本不懂你在講什麼,就算他懂,也不會乖乖聽你的話安靜下來。
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先同理、擁抱安慰,甚至可以假裝先陪孩子「哭」一下,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
比如冰淇淋掉到地上了,寶寶開始情緒崩潰,你可以「戲精」上身,「嗚嗚嗚嗚……冰淇淋掉了,真是太難過了!」再抱抱孩子,等他漸漸靜下來以后,再對他說:「寶貝,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很難過,下次再買新的冰淇淋給你好嗎?」
3-6歲——提前訓練寶寶自控能力
面對3歲以上的孩子,要提前開始培養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而不是等到寶寶情緒爆發了、哭鬧了才想辦法哄。
可以適當用「忽視」來訓練孩子。
當孩子吵著要吃餅干時,沒問題,告訴他你正在忙,需要等1分鐘。如果他安靜下來等1分鐘,要給予夸獎,同時可以多給他一塊餅干作為獎勵。
哭鬧時也是一樣,可以先抱抱他,安慰他,「我知道你很難過,先安靜下來我們再來討論。」如果孩子一時無法安靜下來,告訴他:「等我1分鐘。」然后離開1分鐘后再回來,如此慢慢培養出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要注意的是,用這個方法時,不能離開太久,建議每次30秒到1分鐘為適度。
心理學家約翰鮑比說過,在寶寶早期的成長中,哭能在父母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當父母總以耐心和愛心安撫和引導哭鬧的孩子,孩子便會對父母產生信任、依賴和安全感,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
關注孩子,對孩子保持耐心,這是安撫情緒的關鍵。最后愿大家「歲月靜好,孩子不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