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詩圣杜甫在《兵車行》里用生女比生男好揭露了安史之亂民眾的苦難生活,不過,在歷史上絕大多數時期,重男輕女才是主流。
雖然現在社會上流傳著一些「生女更好養」的言論,但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發展,有專家認為女兒可能不再吃香,還說未來生女兒的家庭可能面臨這三大問題。
農村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意思就是養一個兒子無論花費再多,等自己年齡大的時候,身邊會有人養老送終,這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可如果是個女兒,顯然就無法滿足這一條件,畢竟農村還有句話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嫁人以后多半都會跟夫家一條心,如果兩家離得近還好說,如果離得遠,可能一年也才能見上幾面。
這樣父母一旦年齡大了,就會感到孤單,心情也不會很好。
所以,盡管不少人覺得生女兒省錢,但仍然有大部分年輕夫妻受到家里長輩的影響,還是選擇生男孩,畢竟誰都想晚年有個寄托。
至于不少人講「女兒才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比兒子照顧父母更加用心,但在很多人看來,這終歸只是一時的,畢竟女兒嫁人后還是會以丈夫為重心。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不少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選擇招上門女婿的原因,沒有兒子,又不想讓女兒離家太遠,這樣招個贅婿進門就可以一舉兩得。
只是這在不少人看來仍然十分抵觸,「倒插門」說出去多少還是不好聽。
有句老話叫「女兒要富養」,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因為按照傳統的社會文化觀念,女性往往被視為弱勢群體,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來幫她們提供自身認知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樣女兒長大后才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