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一種生物上的驅動:對于母親的親近。
當他感受到母親不在的時候,就會哇哇大哭。而當被母親溫柔地擁入懷中,他們就會感覺到安全溫暖舒適。
在隨后的成長過程中,由于母親的性格以及教育理念不同,孩子與母親的關系開始表現出不同的類型。
有的孩子,在剛剛表現出哭鬧,不安的情緒時,母親就會立即溫柔地抱起,嘴里輕聲哼著歌,手上慢慢輕撫孩子的后背,孩子的情緒馬上得到了安撫。
而有的孩子,即使哭得再大聲,母親依然無動于衷。
因為有的母親認為,孩子需要學會自立,他的情緒需要他自己去調節。
在心理學上,母親和孩子這樣的互動,分為安全型依戀關系和不安全型依戀關系。而你和母親的關系,注定了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在安全型依戀關系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負面情緒會得到及時的疏解,自己的正面情緒也能得到母親的積極反饋。
在童年的成長中,他們始終處于一種穩定又溫暖的環境中。這不代表他們沒有抗挫折的能力。
有研究發現,在安全型依戀關系中長大的孩子,有更強的自主性,共情能力強,有責任感,并且對外界的環境有敏銳且更正面的感知力。
他們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們時刻能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他們在成年以后,會被像自己母親那樣對待自己的人吸引,而他也會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給予愛人同樣的安全型的親密體驗。
他們的關系會在一種平等、尊重的氛圍下進行。他們不會控制對方,也不會委曲求全,在這種關系中,有一種松弛的信任感充斥著。
即使意見相左,也能在一種平等尊重的氛圍下,達成共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