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心理學:你和母親的關系,注定了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2023/08/25

每個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一種生物上的驅動: 對于母親的親近。

當他感受到母親不在的時候,就會哇哇大哭。而當被母親溫柔地擁入懷中,他們就會感覺到安全溫暖舒適。

在隨后的成長過程中,由于母親的性格以及教育理念不同,孩子與母親的關系開始表現出不同的類型。

有的孩子,在剛剛表現出哭鬧,不安的情緒時,母親就會立即溫柔地抱起,嘴里輕聲哼著歌,手上慢慢輕撫孩子的后背,孩子的情緒馬上得到了安撫。

而有的孩子,即使哭得再大聲,母親依然無動于衷。因為有的母親認為,孩子需要學會自立,他的情緒需要他自己去調節。

在心理學上,母親和孩子這樣的互動,分為安全型依戀關系和不安全型依戀關系。而你和母親的關系,注定了你會愛上誰,又會被誰吸引。

一:安全型依戀關系的孩子,未來的親密關系

在安全型依戀關系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負面情緒會得到及時的疏解,自己的正面情緒也能得到母親的積極反饋。

在童年的成長中,他們始終處于一種穩定又溫暖的環境中。這不代表他們沒有抗挫折的能力。

有研究發現,在安全型依戀關系中長大的孩子,有更強的自主性,共情能力強,有責任感,并且對外界的環境有敏銳且更正面的感知力。

他們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們時刻能從自己的內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他們在成年以后,會被像自己母親那樣對待自己的人吸引,而他也會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給予愛人同樣的安全型的親密體驗。

他們的關系會在一種平等、尊重的氛圍下進行。他們不會控制對方,也不會委曲求全,在這種關系中,有一種松弛的信任感充斥著。

即使意見相左,也能在一種平等尊重的氛圍下,達成共識。

二:不安全的依戀:情感剝奪下長大的孩子,未來的親密關系

有些母親對孩子的愛,特別不同。她們的母愛僅限于讓孩子別餓著,別凍著。除此之外,確實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付出的了。

比如,孩子哭鬧,內心不安的時候,她們也很難給予孩子充分的擁抱和愛撫;

孩子需要母親陪著一起玩,但是母親對孩子的玩具沒有半點興趣,孩子需要一個人玩,母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孩子受傷,得到的不是母親溫柔地安撫,而是大聲的責怪:他們怪孩子太調皮太貪玩,又怪他們太脆弱,一點小傷也要哭,還要禁止孩子傷心,因為這會讓母親不安;

這樣的孩子,在母親這里體驗到的是「情感剝奪」。

我們的一生總是在重復著童年的模式。

因為童年的環境即使再糟糕,那種熟悉感也能讓我們感到安全。

所以在長大以后,我們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往往會重現童年時期與母親的依戀關系模式。

在情感剝奪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后更加容易被冷漠疏離的人吸引。他們會對愛人的若即若離癡迷。

如果一個充滿愛的人靠近或者一段關系開始升溫,他們就開始惴惴不安,潛意識里想要逃離。

在與戀人相處中,他不愿意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會直接告訴對方的感受。

他會認為: 只要你愛我,你就會懂我。如果你不懂我,那麼你就是不愛我。

他會指責伴侶不夠關心自己,而且很容易憤怒、發脾氣。

可是,當對方真正開始關心自己,全身心投入去愛的時候,他又會故意破壞這段關系,以重演童年時期的剝奪體驗。

三:不安全的依戀:習慣依賴的孩子,未來的親密關系

我們生活中常見這樣的場景,當孩子要從不太高的地方往下跳的時候,母親就趕緊制止,生怕摔著。

為了讓孩子專注于學習,他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媽媽都會處理好。

孩子只需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可以。

許多孩子,直到上大學,都無法做到生活自理。

實際上,孩子也曾試圖嘗試獨立起來,但每次都被母親以各種理由制止。

他無法自己做決定,因為每個決定都被母親簡單粗暴地干涉。

他沒辦法自由地探索世界,因為每次探索,前面都有母親阻攔的身影。

于是,孩子便安心地停留在了依賴的狀態里,讓母親控制著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長大以后,會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行為方式:要麼找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人,依賴他。

要麼就努力試著讓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以絕對獨立的方式來對抗內心的依賴感(過度補償)。

需要依賴別人的性格,讓他時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這樣以后吸引他的戀人可能是一個控制欲比較強的人,他也容忍對方控制自己,哪怕放棄自己的權利。

他很矛盾,一方面被人控制的痛苦,另一方面需要依賴對方而舍不得逃離這種關系。

這種矛盾總是讓他處于憤怒和焦慮之中。

過度補償的依賴性格,長大以后,會在表面看起來非常獨立。

但他自尊心非常強,遇到困難他會想辦法自己解決,而不是向他人尋求幫助。

他會為自己做出來的成就焦慮,認為自己配不上這樣的結果。

這樣他的人生時時處于痛苦中。

他喜歡獨立,在尋找戀人方面,他會認為依賴是可恥的。

所以不允許自己向對方索取任何照顧自己的可能。并會對對方可能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出特別的敏感。

孩子未來會愛上誰,或者是被誰吸引,都是有跡可循的。

這與他童年時期與母親的關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更多的時候,孩子未來的對象都是來自母親的復刻,是母親的影子。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媽媽,咱們家是不是很窮?」兩種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3/10/01
孕期,孕婦常吃的3種食物,可能是寶寶黃疸的「源頭」,早知早好
2023/10/01
3歲看大7歲看老?想讓孩子「更出色」,7歲前家長要給他立下「這5個規矩」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