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不像數學是可以通過刷題做題來提高自己的成績。它是一個語言的積累,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讓孩子的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對于學生來說,如果基礎知識并不扎實,課前不預習課后又不復習,上課聽講會顯得很吃力。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一知半解,不少生字,各種作業,就會應不暇接,手足無措。
因為基礎不扎實形成的「課內知識漏洞」,就算上再多補習班也沒用。其實學好語文的方法很簡單,就4招:
一、每天朗讀課文三遍 (時間:15-30分鐘)
語文學習的提升離不開平時語文課本的學習,比如說課文中字詞句的積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等......特別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堅持每天5分鐘朗讀課文尤其重要。
一篇新課文,朗讀3遍就有很好的成效了。下面這幾個朗讀課文的小技巧,孩子們可以嘗試著練習。
1. 略讀法+批注法
第一遍從頭到尾地瀏覽,力求讓孩子讀準每個字音,清晰地認識每個字詞。
在朗讀的過程中,孩子可用筆劃線或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僻字詞。隨讀隨寫,既動腦,又動手。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然后,家長也拿一支筆,旁聽的,把孩子讀錯的地方進行標注,可以在自然段旁邊標注共讀錯幾處,或是把正確讀音標在書上。
下次孩子再讀時,有了您的標記,就會引起他的注意,更容易記下正確的讀音和讀法。
2. 速讀法
第二遍讓孩子讀順課文,要求不多字、少字、漏字。
字正腔圓,每一個音都要發飽滿。嘴巴要張開,敢于放出音量,讓大家都聽到。
同時,朗讀時注意句子之間,段落之間要稍作停頓。
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培養孩子讀課文時錄音,自己聽一遍來檢查。
3. 精讀法
讀第三遍時,要求孩子全身心投入,根據課文內容和標點的提示,讀出不同的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思、邊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
好的朗讀應該是讀入人心,聽出人性,而不是往外蹦字、吊著嗓子高低起伏的讀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