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子女有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報仇的。」
很多人在聽到這句話之后,心里其實很快就有了答案。但是意識到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而且心里的這個答案可能和最初的也不太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曾仕強教授表示,作為家長,其實很難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因為,很多孩子看起來是報恩的,但實際上是報仇的;有些孩子看起來像是報仇的,但實際上又是報恩的。
他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在以前那個時代,中國家庭往往都是多子女家庭。在一個家庭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沒出息的孩子,他學習成績不好,給父母掙不了面子。不僅如此,還總是喜歡調皮搗蛋,到處闖禍,惹父母生氣。
父母總以為這樣的孩子是來報仇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長大了,父母也老了。那幾個有出息的孩子都遠走高飛了,有的出省,有的出國。
最后就只剩下那個沒出息的孩子陪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這時候家長才意識到,原來他是來報恩的。
所以,孩子到底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不到最后一刻,家長們其實很難分辨。但事實上,來討債的孩子身上往往都會出現以下幾個特征,只要中了一個,就能禍害一家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孩子都是在優渥的條件下長大的。不僅如此,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
這就意味著,他們獲得了這個家庭全部的愛。
如果父母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麼就很容易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的人。
其實,這種情況在多子女家庭中也比較常見。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總會更加偏愛其中的一個孩子,這種愛往往都是溺愛。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其實就是來報仇的。
首先,由于父母總是無條件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會認為父母對他們的愛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他們不會對父母懷抱感恩之心,他們永遠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