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遇到挫折是正常現象,能夠承受挫折并且迎難而上是一種勇氣和韌性,也是抗挫折能力的表現。
但是,現在的孩子在父母還有隔輩老人寵愛之下,經受不起一點打擊,遇到困難就手足無措,稍被批評或有一點委屈,心理就承受不住甚至走極端,抗挫折能力差,以后的人生之路令人擔憂。
孩子經受不起挫折,有一顆「玻璃心」并不是天生,有抗挫折的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要靠生活中培養鍛煉。兒童逆商培養的黃金期是3-8歲,父母要抓住這個時期,用對
1、接納與共情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很多家長擔心危險心疼孩子不想讓他受苦,直接替他解決問題,但是這樣的方式只能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
家長通過語言鼓勵,接納他面對困境的負面情緒,然后告訴孩子困難是正常的,每一個人都會遇到。
接納他的情緒,允許宣泄情緒,并且平靜下來后,鼓勵孩子再次嘗試,一起找方法。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感受到力量增添勇氣,重新嘗試后體會到成就感,也就增加了信心。
2、培養成長型思維
困境面前只給予孩子鼓勵和共情并不會真正解決困境,和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并且共同商討出解決的辦法,再次嘗試,即使再次失敗,還要分析總結直到把問題解決。
這個過程讓孩子明白失敗和成功都是有跡可循,并且失敗和困境并非不可逾越,只要努力思考,分析原因找方法就可以解決。
每一次遇到挫折通過分析總結和尋找方法再次嘗試,讓孩子懂得只要努力不放棄就會達到成功,這也是在培養成長型思維,也是讓孩子逐漸擁有堅韌的意志。
3、正確的態度面對挫折和失敗
甘地夫人的兒子在幼年時因病需要做手術,醫生發覺孩子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