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家做客,差點被嚇出心臟病!
快開飯時,兒子窩在屋里玩,叫了幾次都沒動靜。
閨蜜惱了,直接大聲咆哮:
「快出來吃飯!再玩就餓著吧!」
沒想到,兒子的聲音更大:
「就知道吼吼吼!我又餓不死,知道了!」
或許因為有客人在,母子之間的戰爭才沒爆發,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有的家庭真的就像戰場。
父母習慣通過吼罵教育孩子,但壓根不覺得方法有問題。
畢竟,自己從小也是這麼被吼過來的!
然而,隨著孩子長大,這種方式就失效了。
父母越來越無奈,越來越拿孩子沒辦法。
蒙台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研究表明,吼罵對孩子的傷害,不僅僅是傷自尊那麼簡單。
「經常被吼」和「沒被吼」的孩子,20年后,過的完全是兩種人生。
01
被吼罵的孩子,智商嚴重受損
哈佛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做過一項研究:
長期被父母吼罵的孩子,大腦會發生顯著變化。
這并不是空口無憑,給大家看張圖就明白了:
長期被吼罵,海馬體(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和胼胝體體積縮減,導致記憶力和反應速度明顯下降。
這張圖表明,孩子智商受到了直接影響。
被吼罵的時候,大腦處于緊張狀態,理解能力大大下降。
吼罵會刺激孩子的杏仁核,而杏仁核是負責情緒反應的腦區,它會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混亂和狹窄。
澳大利亞的一所中學里,有個老師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一群孩子隨機分在兩個教室,讓他們玩快問快答的游戲。
不同的是,在其中一間教室,采取吼罵、催促的方式。
孩子們一旦慢了、錯了,他就會大吼。
結果,孩子們頻頻出丑,連簡單的計算都出錯。
而在另一間教室,他耐心給每個孩子復述題目,哪怕錯了也不著急。
沒有被吼的孩子,答題準確率要遠遠高于被吼的孩子。
吼罵是對思維的打斷,一旦孩子習慣了被打斷,學習上也會沿用這種思維。
在學校背誦、閱讀時,會出現反應遲鈍、卡殼的現象。
這些和平時家長的吼罵不無關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