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也真是神奇,他們身上總有一些特殊本領,讓人想不通、猜不透,還十分地搞怪!比如當下深秋季節,我們夜晚睡覺身上都透著陣陣涼意,讓人不得不裹緊被子。
可孩子們卻不然,他們喜歡蹬被子和滿床滾,反正被子可以出現在床上床下任何地方,就是蓋不到身上。哪怕小身板凍得涼颼颼地,也依舊不肯蓋上被子。
莞媽家有倆寶,都是特別愛蹬被子的主兒。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他們入睡,保準被子蓋不過十分鐘,有時甚至把身上衣服高高掀起。身為老母親,每晚頻繁夜起給他倆蓋被子,折騰得實在夠嗆!
不過,百密有一疏,被子總有蓋得不及時的時候。而且有時自己實在睡得太沉,整晚都沒有起來給他們掖被,然后就那麼一直凍著到天亮。
可奇怪的是,人家次日起來跟沒事兒人一樣, 并沒有出現預想中的著涼、生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經常蹬被子而不會著涼,并非體質過人,而是因為他們本身比較 「怕熱」!
小科普:
人的手腳上分布著 「動靜脈吻合支」血管,類似于一個「散熱系統」,能使血液大面積擴散并冷卻,進而起到調節體溫的作用。當人體感覺到熱時,會把手腳伸到被子外面,可達到散熱、降溫效果。
所以,當孩子感到身體發熱時,才會不自覺地手腳亂蹬,只為把手腳伸出被子外面,給身體降溫而已。如此,孩子體溫降下來而不容易出汗,也不易受涼。
如果我們強行把孩子的手腳放進被子里,反而會讓他捂 出汗,更容易感冒。除此之外,孩子經常蹬被子,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孩子的新陳代謝比大人更快
孩子本身新陳代謝比較快,約是成人的2-3倍,而體內產生熱量的速度也比成人快很多。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小孩子「火力旺,不怕冷,愛出汗」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體溫比大人高一些
一般孩子的體溫會比成人略高一些,但通常不會超過37.3度。這是由于孩子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弱,很容易受外界影響,比如穿得厚或運動量大時,就會導致體溫偏高。
⭐孩子缺鈣
如果缺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和牙齒健康,還可能會讓孩子在睡眠時不安分、易躁動、愛出汗等,因此也會出現蹬被子的情況。
在這之前,是不是很多媽媽也跟我一樣,每晚雷打不動、鍥而不舍地給孩子把被子蓋好?殊不知,孩子根本沒我們想象中那麼冷。如果蓋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孩子一腳蹬開被子,又或捂出汗,更容易著涼!
其實,并非孩子不蓋被子也不會生病,實際還得看情況而定。有數據研究顯示, 人在睡眠時,室內溫度在24℃-26℃最合適。如果低于這個溫度,我們的身體會因為感覺到冷而蜷縮身體、裹緊被子。
當高于這個溫度,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表現為睡眠變淺,夜醒增多。如果超過28℃,外界熱量可能就會進入人體,讓你感覺到熱,很不舒服。
當然,因個體體質差異等原因,也不可一概而論的,有的人更耐溫更高或更低一些。不過,正常情況下, 室溫保持在26℃左右,那麼孩子即便不蓋被子問題也不大。如果溫度過低,就要注意給孩子蓋好被子,否則容易受涼。
相比每天晚上跟孩子斗智斗勇、反復折騰,媽媽們不如做好以下幾件事,能讓你和孩子都能安心睡好覺:
❤️入睡后再給孩子蓋被
由于孩子活動量大,體內新陳代謝比較快,所以更容易感覺到熱。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經常在入睡后會出一身汗,可以等汗出完擦干,體表溫度降下來后,再給孩子蓋上適合的被子。
❤️合理使用睡袋
睡袋的作用主要是防踢和保暖,無論孩子晚上怎麼蹬,如何翻滾,都不能脫離它。睡袋不僅能防踢保暖,孩子也不會感到太束縛,接受程度高,所以是很多媽媽的選擇。只是要注意根據氣溫和孩子的體型來選擇薄厚相宜、大小合適的睡袋。
❤️控制好被窩的溫度
給孩子選擇被子薄厚要適宜,避免過于厚重,讓孩子感覺到熱,并且有壓迫和束縛感,所以不受控制地蹬被子。通常孩子在32-34℃的被窩里最容易入睡,能維持正常體溫即可。
❤️調控好室內溫度
控制好室內的溫度,包括開空調、暖氣、空氣加濕,打開門窗通風透氣等。讓房間里的溫度保持在26℃左右,而且空氣要循環起來,不然會讓孩子感到憋悶,降低睡眠質量。
❤️睡眠環境要安靜
孩子處于嘈雜的環境中,容易躁動、睡不踏實,也容易蹬被子。所以最好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睡眠環境,比如換個房間、關閉窗戶隔絕噪音等,這樣有助于孩子安心入睡,確保睡眠質量。
對于我來說,孩子睡覺蹬被子滿床滾已是家常便飯,見怪不怪了!但看完科學的解釋以后,才算是真正讀懂了孩子內心的「苦衷」。所以,別再一味責怪孩子調皮和不受控制,他只是太熱了而已!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其實孩子的體質與大人不同,有時候你覺得冷,但孩子并不覺得。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掌握孩子的身體特征和發育規律,才能把娃照顧得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