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個孩子九個磨」。
今年才5歲的女兒磨蹭起來簡直分分鐘讓老母親崩潰。
早上叫她起床刷牙,她非說等會兒,我把早飯做好后,她還不緊不慢地在床上穿衣服。
好不容易坐下來吃飯了,還拿著小勺子倒騰來倒騰去,我都恨不得兩三下幫她吃完。
尤其是學校布置的幼小銜接任務,本來20分鐘可以完成的描紅練習,女兒竟然要磨蹭一個晚上。
因為女兒的這個壞習慣,我沒少沖她發火,吼也吼了,該說的也說了。
誰知她根本不為所動,反而更加磨蹭、拖拉了。
為了解決女兒的磨蹭拖拉問題,無奈之下,我只能開始學習大量的育兒書籍和專家課程。
別說,還真管用!
經過多次的學習-實踐-總結,女兒身上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我就知道,這主要歸功于我所學到的這四個心理學效應。
登樓梯效應:
給孩子看得見的目標,由易到難,步步登高
有位語文老師是這樣進行作文教學的:
第一次作文,他只要求學生把字寫在方格里,書寫較認真的,可得90分以上;
第二次作文,只要不一逗(號)到底、一段到底,可得90分以上;
第三次作文,只要無錯別字,就可得90分以上……
如此循序漸進,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這位老師利用的正是「登樓梯效應」這種心理技巧。
即從簡單的要求開始,給孩子看得見、夠得著的目標,像登樓梯一樣,由小到大、由易到難,步步登高。
很多孩子磨蹭都是因為將要做的事,對他們來說太多、太難。
所以故意磨蹭,遲遲不肯行動。
于是,我就試著給女兒設定一個個清晰可見的登樓梯任務,由易到難,使她在面對多而難的任務時,減少畏難情緒,克服拖拉磨蹭。
女兒每次玩玩具總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讓她收拾又磨蹭不肯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