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猶如想要騰飛的雛鷹,奮力地想要掙脫溫暖的巢穴;青春期的孩子猶如渾身帶刺的刺猬,堅韌的外殼下包裹著一顆脆弱的心靈;青春期的孩子猶如自由自在的魚兒,既討厭別人靠近,又渴望與人親近。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你是不是也會時常抱怨?你是不是也會感到束手無策?你是不是覺得和孩子打交道,簡直比登天還難?其實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處好關系,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難,掌握教育青春期孩子的 「三不管三不慣」原則,父母省心,孩子收心。
1、孩子的隱私不要管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或多或少都會擁有一些自己的 小秘密,不希望讓他人知道,尤其自己的父母更是保密至極。但是操心的家長就喜歡 問東問西,隨意翻看孩子 抽屜里的物品,這種 窺探他人隱私的行為對孩子來說不但是一種 不尊重,反而增加了孩子對父母的 防備和警惕之心,對親子間的關系更是 疏遠了不少。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放下心中的 控制欲, 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給予孩子適當的個人空間,引導孩子理性地度過青春期。
2、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管
現在的父母總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 興趣愛好補習班,也不管孩子自己喜不喜歡,而報的這些補習班,似乎都是父母們自己沒能實現的理想,硬要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其實這種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 不妥的,一不小心可能就 扼殺了孩子眾多的 興趣愛好。每個孩子都本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青春期的孩子更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愛好什麼, 只要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健康的,父母都應該尊重和理解,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培養孩子成為一位獨立自主、健康快樂的少年。
3、孩子的事情不要管
全天下的父母可謂都是愛操心的命,一門心思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可是最后孩子卻抱怨父母 愛管閑事。青春期孩子不像小時候一樣對父母唯命是從,說話也比較 直接,可能說的話不中父母的意,但你又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管的確實太多了。 在生活上,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在思想上,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問題解決上,青春期孩子開始有了自己處事方法。父母這時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會做、能做的事情,不要擔心孩子受挫,因為只有經歷了才能獲得成長。
1. 孩子的好吃懶做不能慣
「勞動是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義務」——盧梭
很多教育專家都鼓勵家長,讓孩子 參加適當的勞動,因為社會從來都不養 閑人,也許富裕的家庭有條件供孩子們吃喝玩樂,但一旦孩子養成 好吃懶做的習慣,最終換來的將是 一事無成。
所以,不管我們家庭經濟狀況如何,都要讓孩子做適當的勞動,并對孩子「好吃懶做」的行為加以制止和糾正,讓孩子在養成勤勞能干的習慣。
2. 孩子的不守規矩不能慣
俗話說:「 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要學會教導孩子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 遵守規矩,不能 任性而為,否則長大后很容易 吃虧的。作為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子女的小吵小鬧可以寬恕,但面對孩子的 打架斗毆、摔鍋砸碗、離家出走等行為絕不可以 坐視不管, 在你眼中他或許只是個孩子,但在他人眼中未必是掌中寶,你若放縱,他便肆無忌憚,你若嚴厲,他便心有所忌。
3. 孩子的目無尊長不能慣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孩子更是要讓其學會尊敬師長,愛護少小。有的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 溺愛中長大,從而變得 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目無尊長,往往這樣的孩子走到哪里都 不會受歡迎。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 一再嬌縱的話, 他們的性格和人格將會定型,今后很難學會感恩和孝順,等到父母發現孩子對自己都不管不顧的時候,再后悔就已經晚了。
青春期是孩子至關重要的階段,甚至直接關乎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長千萬不能忽視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三不管三不慣」原則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父母長期的堅持,父母只有做孩子最好榜樣,才能引領孩子走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