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閑聊中,有人說某個家庭的孩子是「白眼狼」,長大后「娶了媳婦忘了娘」,和自己的媽媽關系不親密。實際上,孩子長大后和家長不親近這種情況,在孩子小時候就可以有所察覺,家長應該及早發現并加以引導,以免日后后悔莫及。
我的朋友小呂在和我閑聊的時候,告訴我她家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但是和家長的關系卻不親密。這讓我非常想起了我的一個朋友豆殼和他媽媽之間的例子。
豆殼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孩子,他上小學之后,其他的小朋友仍然非常依賴家長,但是豆殼卻不一樣,他總是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即使遇到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會做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向媽媽尋求幫助。
媽媽覺得豆殼這樣是因為他比較懂事,知道家長工作忙,不想打擾家長。但是,真正讓豆殼變得「懂事」的原因卻不是不想打擾家長,而是他對家長失去了信心,認為家長根本不關注他。
豆殼已經傷心到不相信親子關系了,所以變得獨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當然,豆殼變成現在的樣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他剛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些征兆。
孩子長大后和媽媽不親近,其實在小時候就有征兆,家長應該及早了解。
首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互動是親子感情逐漸消散的一個征兆。比如豆殼,當他上小學的時候,媽媽想摸摸他的頭髮,他就躲開了,媽媽以為他已經長大了,不想再被當作小孩子看待,所以就不再摸他的頭髮。
但其實,在豆殼的內心深處,他已經對媽媽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不喜歡和媽媽有任何肢體接觸。此外,豆殼也不愿意和媽媽一起玩游戲或者一起出去逛街了。
其次,孩子不愿意向家長求助也是親子關系疏遠的一個表現。豆殼學習雖然不錯,但是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向爸爸媽媽求助,而是喜歡自己克服困難,或者向同學和老師求助,甚至連家長主動提供的幫助都不接受。
再次,孩子不愿意回應家長的指令也是親子關系日漸惡化的一個表現。豆殼媽媽有時候和他說話,他也不理睬,有時候讓他幫個忙,他也不理睬。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以上幾種征兆,就必須及時干預,避免親子關系徹底破裂。
家長要找出孩子開始疏遠自己的原因,通常都是源于家長自身的問題。家長長期不陪伴孩子、將孩子當作情緒垃圾桶、不重視孩子的自主意識、不尊重孩子的隱私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開始疏遠家長。家長要找到自己的不當之處,并勇于向孩子承認,以緩解親子關系。
此外,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當家長和孩子在興趣方面進行交流后,親子關系也會得到緩解,孩子會重新接受家長。
總結來說,孩子長大后不和家長親近,根本原因大多始于家長。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態度和家教方式,以免破壞親子關系。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小時候就有這種征兆,要及時干預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