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專注力?
我們可能會覺得,專注力就是能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個解釋,比較籠統。
《兒童專注力培養》一書指出,專注力,其實是一種「情緒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你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你可以很專心地做。但當面對你不感興趣、覺得無聊的事情時,就算再努力,也難以堅持很久。
也就是說,專注力的原動力,是「情緒」。
心理學認為,專注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
專注力強的孩子,不僅有把事情做到底的能力,更有把事情做成功的能力。
這是因為,專注力強的孩子,他能達到「忘我」的境界。當他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周邊的雜音、事情通通會自動被屏蔽掉,他的眼里和大腦里,只有他專注的那件事。
每當這時,孩子就會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他既想順著思路將事情進行到底,也想徹底做成功這件事。
可見,專注力強的孩子,當他認真學習起來時,會占有多大的優勢。
《育兒必修課》中指出,孩子的專注力,有著這樣的發展規律(如圖)。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的專注力強,而有的孩子,卻完全達不到這個標準呢?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拖后腿了。
家長的3件無心之舉,會悄悄「偷走」孩子的專注力,父母還一無所知。
①過度關注而打擾
孩子一出生,幾乎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家里3、4個大人,整天圍著孩子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