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梁啟超家書》,作家林洙曾這樣評價道:
年輕時,我曾讀過很多名人偉人的傳記,但像這樣熱愛和關心子女并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的人還沒有看到。
梁啟超一生養有九個子女,有3人成了院士,其余6人也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世人稱之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當你仔細翻看《梁啟超家書》,就能發現書中不僅記錄了梁啟超的親子情誼,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
原來,真正的教育,都是講究序位的。
很多家庭教育不好,就是因為把順序搞錯了。
1
錯序:賺錢第一位,孩子第二位
前陣子,在知乎看到一則帖子。
網友說,我們夫妻倆拼命工作賺錢,結果這熊孩子天天上學混日子,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有個評論一針見血:有沒有想過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金錢。
正如教育專家孫云曉所說,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任何物質都無法替代。
是啊,錢可以慢慢賺,可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機會。
多多陪伴,親力親為,孩子才會給你一份滿意的答卷。
《梁啟超家書》中,一共收錄了400多封家信,都是他擠出時間寫給孩子們的。
長女梁思順曾勸梁啟超:父親,您工作太忙,可以多隔些時日再來信。
可他卻立馬回信:萬萬不可。
梁啟超一生致力于濟世救國,中年時更是在海外四處奔走,可工作再忙,他也不曾放棄與孩子們交流對話。
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都會提筆寫家書,絮叨瑣事。
或是問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或是與他們分享身邊趣事。
梁啟超始終用自己的文字陪著孩子,給他們帶去愛與快樂。
1917年,梁啟超小女兒梁思寧出生,家中有了6個不滿12歲的孩子。
為了照料孩子們,梁啟超果斷辭去了國家財務總長的職務。
每天一大早,他就召集孩子們圍在一起,談文學說歷史講故事,一待就是一整天。
得益于梁啟超的陪伴,孩子們從小都養成了樂觀、自信的性格。
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
十年以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工作上的遺憾可以彌補,但缺失的教育,卻會令你抱憾終身。
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就是他的全部。
孩子的快樂、知識與修養,都需要從你的陪伴中獲得。
從現在開始,把生活的重心調一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