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爸爸,你為什麼偏心弟弟?」
如果你們家的老大問出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
「因為弟弟小!」
「因為弟弟比你聽話!」
你們家是不是這麼說的?
這樣說的結果,往往就是老大和老二矛盾越來越大,老大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差。
如何說,才能讓老大不介懷,還能和老二、父母關系越來越好呢?
果媽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段對話,瞬間被驚艷到了。
01 「爸爸,你為什麼偏心弟弟?」父親給孩子的回答,著實令人驚艷
大女兒:「爸爸,你為什麼偏心弟弟?」
爸爸淡定地說:「你先給我倒一杯水。」
大女兒氣吼吼地說:「憑什麼?你自己不會倒嗎?還要我倒!我才不去呢!」
爸爸依舊淡定,而后轉頭對老二說:「弟弟,幫爸爸倒杯水!」
原本在玩玩具的老二,二話不說跑過去倒了杯水,然后給爸爸:「爸爸,喝水!」
給爸爸水之后,老二繼續去玩玩具了,在爸爸喝完水之后,又站起來將爸爸的水杯送回杯架上。
大女兒在一旁看得一愣一愣的,爸爸什麼都沒說,而后大女兒也沒有追問答案,自己走了。
當時果媽深刻體會了,什麼叫做 「此處無聲似有聲」。
為什麼果媽覺得這樣的回答、對話非常驚艷?
首先,爸爸從頭至尾說話一直心平氣和,這是教育孩子的態度;
其次,爸爸沒有指責老大哪里做得不好,也沒有給老大講大道理,而是 讓老二用實際行動,讓老大看清,自己和老二的差距在哪里。
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謂是 直擊要害,所以才會如此令人驚艷。
02 和孩子對話的「高等境界」——四兩撥千斤
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趙東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除了體現在日常行為中,也體現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溝通中。
日常溝通,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機會。
但是,如何與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在這里,果媽教大家一個「高等境界」的溝通方式,那就是——四兩撥千斤。
不妨看看這幾段對話,都非常精彩。
關于孩子學習努力。
孩子:「媽媽,為什麼我已經這麼努力了,成績還是沒有提升?」
媽媽:「寶貝兒,媽媽給你2塊錢,你幫我去買一杯奶茶吧!」
孩子:「2塊錢怎麼夠買奶茶,搶呢?」
媽媽:「是呀,2塊錢不夠,那麼一點努力能不能夠到你想要的成績?」
孩子開始深思。
在這個對話中,媽媽沒有指責孩子不努力,也沒有講大道理,而是用2塊錢和一杯能夠買得起奶茶的錢,讓孩子感受到努力的差距。
關于孩子對待生活的心態。
老大:「爸爸,你說為什麼現在大家的生活都挺好的,還是有人不幸福呢?」
爸爸從冰箱里拿出一袋奶酪棒,然后給了老大一根,老大開心地對爸爸說:「謝謝!」
然后老二在一旁不開心了,也鬧著要,爸爸又拿了2根奶酪棒給老二,老二開心地對爸爸說:「謝謝!」
但是,老大卻又不開心了。
爸爸問:「剛才你還覺得自己挺幸福,為什麼現在又不開心了?」
老大委屈地說:「因為你給了妹妹2根奶酪棒,我卻只有一根……啊,我明白了!」
關于孩子懶、不愿動腦子,還怨天尤人。
哥哥:「媽媽,為啥我們班上XXX可以是學霸,我就不行呢?」
媽媽:「你先幫媽媽把向日葵的畫給摘下來。」
哥哥:「太高了!」
媽媽:「妹妹,你去摘?」
妹妹拖著椅子放在向日葵畫下面,站上去,將畫輕輕拿了下來。
哥哥:「站椅子上,我也能拿得到。」
媽媽:「所以,你是沒想到這個辦法,還是想到辦法,但卻不愿意去做呢?」
哥哥……
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少一些說教,少一些責備,而是多一些可以讓孩子可以去實際感受的體驗。
如果孩子能夠領悟,那麼家長就不要再多說什麼了。
如果孩子不能領悟,那麼家長可以將「四兩撥千斤」的事情,「揉碎了」給孩子講,孩子終究會明白些。
寫在文末
總的來說,孩子還小,分辨是非、想問題的角度等等,都還不是很盡善盡美。就包括大人,也一直在學習中。
所以,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從「會說話、會溝通」開始,讓良性的親子溝通浸入我們的生活,讓教育孩子,不再是大吼大叫、強迫,而是尊重、理解與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