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兒童安全
育兒好物
簡易生活
全部
    
很多孩子長大后和父母不親了,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父母要重視
2023/10/20

都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和父母關系親密。可是表妹瑤瑤卻是個例外。

表妹瑤瑤畢業一年多,遠離父母獨自在上海打拼。然而這一年多,她卻很少和父母聯系,瑤瑤媽說,這一年多女兒打電話的次數一個手就能數出來,而且每次都特別不耐煩,說幾句就掛了。

去年過年,瑤瑤說工作忙要加班,沒有回老家,平時節假日很少給父母發短信,就連朋友圈也將父母屏蔽了。

瑤瑤媽寒心地和我抱怨「我那麼疼她,她竟然這樣無情無義。」

要說瑤瑤無情,其實也不對。瑤瑤和我的關系就不錯,我家娃過生日的時候,還特意送了生日禮物和蛋糕,還時不時還會給我發個節日問候。

瑤瑤也算是個知情知意的人, 為什麼偏偏對父母冷漠無情,一點兒親情味都沒有呢?

我們發現,有的孩子長大后和父母一點兒也不親,甚至有的和父母形同陌路。我身邊就有朋友,為了孩子耗盡財力精力將他培養成才,甚至送出國,進了名牌大學,到了該收獲回報的時候,孩子卻選擇和父母切斷了聯系。

我們經常痛斥這些娃是 「白眼狼」,沒良心,不懂得感恩,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孩子小時候,沒有不深愛父母的。為啥曾經滿眼都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長大后卻變成「白眼狼」?其實很大一部分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凡是從這幾種家庭走出來的孩子,長大后就和父母一點兒也不親。家長要盡早知道,別不當回事兒!

1、將孩子丟給長輩撫養的家庭

演員章齡之在節目中曾做過一個心理測試:在「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老公,朋友」中,選擇留下一個親人,你會留誰?

萬萬沒想到,章齡之第一個劃掉的就是是父母,而最終留下的人卻是外婆。

章齡之說,父母在自己1歲的時候就去了日本,所以自己是外婆帶大的。長大后,自己和父母的關系非常疏遠,現在,即使一起走路也要間隔1米的距離。

心理學家說,孩子幼年時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難再讓孩子和父母變得親近。

中國有句老話「誰養的親誰」,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或者為了圖省事,將孩子教給老人身邊撫養。等孩子長大后接回身邊,才發現,孩子和自己不親了!

李玫瑾教授指出,0-3歲的孩子,是情感撫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主要養育人發生了變化,那麼孩子和養育者的情感連接也會發生轉變。

他會對老人更加依賴,對父母感到陌生,甚至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凡是將孩子丟給老人養大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和自己不親,因為孩子和你之間的安全感已經消失了, 而這種隔閡有的會延續一生。

2、父母控制欲強的家庭

有一次和表妹通電話,我旁敲側擊希望她能和父母多一點聯系的時候,瑤瑤沉默了一會兒說「我之所以遠離家鄉到這個城市上班,就是選擇逃離他們。」

瑤瑤品學兼優,從小就是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是我們大家庭的驕傲,可是沒有人知道她的成長有多窒息。

每天的學習安排都是高密度的,全年無休,讀書12年,她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每天的全部就是學習。

即使到了高中,瑤瑤媽媽每天都是拿著戒尺坐在一一邊盯著女兒學習;有男同學打電話,瑤瑤媽就認為女兒早戀了,將女兒臭罵一頓;女兒的手機不許設置密碼,就連藏起來的日記,也會被媽媽翻出來偷看,并在飯桌上公開討論。

倫敦大學學院的《積極心理學期刊》曾發表了一項研究的結果: 父母強烈的控制欲,會迫使孩子想要逃離父母,遠離家庭,甚至是走上歧途。

控制欲強的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對父母只有深深的厭惡感,即使他們對父母言聽計從,也會尋找一切逃離的機會。

《小歡喜》中,宋倩的高壓讓女兒離家出走;

北大高材生王猛,畢業后拉黑了父母的聯系方式,消失得無影無蹤。

控制欲越強,孩子跑得越遠!

想讓孩子長大后和父母親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還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讓他能呼吸,能透氣,他才會自由舒服地和父母相處。

3、父母感情冷漠的家庭

知乎上有個提問「父母關系不和,家庭關系冷淡,對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什麼影響」。

其中一條高贊回答說,父母關系好時,她開朗活潑,後來父母關系惡化,自己就變得很冷漠,封閉自己,拒絕交流,抗拒回家,在愛情上也變得被動,害怕失去,變得焦慮,喜歡逃避。

美國思想家艾默生說:「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范。」

情感冷漠的家庭,養出的孩子也是一個毫無人情味的人。這樣的孩子,別說對父母,就是對任何人都冷冰冰的,毫無感情,和誰都不親。

作家劉墉說: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有義務多抱抱、親親他,陪他說話,讓孩子覺得世界很歡迎他。一個被善待的孩子,才不會對別人冷漠無情。

杜江和霍思燕出了名的愛撒狗糧。霍思燕曾說,杜江的無條件寵溺和包容,讓自己活得像個未長大的孩子。

他倆對兒子也非常疼愛,不管孩子遇到困難,還是生氣耍脾氣,杜江和霍思燕總是會及時看到孩子的情緒,第一時間給予傾聽和撫慰。

溫馨的家庭關系,成就了一個溫暖、高情商的孩子。

當愛和溫情在家庭中流動時,孩子具有充足的安全感,他在家感到舒適而幸福時,他的性格平和,情緒穩定,內心舒展,他們會和父母更親密地相處,怎麼可能和父母疏離?

4、父母嬌慣的家庭

一對父母為了給30歲的兒子購買婚房,已經背了30萬元的債務,然而臨近婚期,兒子又向父母索要6萬元的彩禮錢,又哭又鬧了好多天。

母親被逼無奈說到:「兒啊,你這是逼媽媽去死啊!」萬萬沒想到,兒子竟然冷漠地說說:「那你就去死吧。」

絕望的母親跳樓身亡,最諷刺的是,母親跳樓的同時,父親正在外面給兒子借錢。

溺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非常自私,他們只會索取,不會付出。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在他們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提款機,就是每時每刻滿足自己的「多啦A夢」,遇到困難了,需要錢了,他們就會向父母伸手,一旦需要自己對父母回報的時候,立刻會躲遠遠的。

他們根本不在乎父母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只在意自己得到了多少。

在孩子的成長中,永遠不要將孩子放在世界的中心,也不要將自己放得太卑微,否則在孩子眼里,你的付出是理所應當,你的索取是貪得無厭。

為什麼有的家庭凝聚力越來越強,母慈子孝非常和睦;而有的家庭,走著走著就散了,孩子和父母形同陌路?

關鍵就在于孩子小時候,我們創造了什麼樣的家庭環境,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和影響。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希望孩子長大后和父母感情親厚,父母要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在往哪個方向引領孩子,如果走偏了,留下的只有后悔!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好多「懷二胎的媽媽」反應可能比頭胎大,這是為什麼呢?原因看這里
2023/11/11
朋友圈都刷屏了:一對「懂事」的父母,勝過「百萬的學區房」
2023/11/11
爸爸坐牢,媽媽出走,「獨自」撐起三代之家的6歲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