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表示自己非常有時間觀念,每一天都會安排的非常妥當,比如說,假期當中,每天早上兒子6點就要起床吃飯、寫作業,午睡、出去運動,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時間安排都特別有條理。
小學階段,孩子對于媽媽說的話言聽計從,但是孩子現在上國中了,開始叛逆。青春期的娃感覺到自己沒有了自由,憑什麼都要聽你的?
一次周末,孩子想出去跟小伙伴玩耍,媽媽說,不可以。為此孩子把自己的房門反鎖,躲在房間里整整一下午的時間,沒有吃飯,也沒有和母親說一句話,孩子的反抗,讓家長覺得很無奈。
父母的這種愛會讓孩子感到窒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家長總是說:
「我一切為了你好」
「爸爸媽媽不會傷害你」
「聽我們的沒有錯」
「……」
這樣的話語,經常掛在父母的嘴邊。
控制孩子,反倒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做過一份調查,關于家長對孩子的干涉情況,結果顯示:74%的人表示父母對自己的管束多,12.1%的人說父母對于自己的管束很多。
由此可見,父母對子女管束的太多了。比如說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作息時間,飲食習慣,工作規劃,婚戀方向,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舍不得和孩子分離,總是以愛之名去約束娃的一切,甚至把成年的子女緊緊攥在自己的手中。家長沒有邊界感,可能給孩子帶來3種災難。
1、娃經不起挫折打擊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過,作為家長,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子女盡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自己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父母越成功。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父母凡事干涉,事事關注。娃沒有了獨立的思考意識,做事情也唯唯諾諾。
遇到了困難總是會找大人求助,走上社會之后,孩子也如同風中搖曳的小草,經不起一絲的風吹雨打,可能遇到點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只有培養出邊界感,才能讓娃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娃有健全的人格,在未來走入社會,他們才會成長為一個有邊界感的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