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又是一年夏天,華盛頓大學招了6百名中國學生,在北京和上海開新生會,叫我做演講嘉賓,分享大學生活經驗。我寫下這篇,優秀的人是怎麼規劃大學生活的。
成功學生的失敗人生,失敗學生的成功人生
松桐是我的高中學弟,聰明伶俐,老中青女班導殺手,大學入學考更是超常發揮,湖北省80多名進復旦,名噪街坊鄰居。他大四那年,突然找我,說他在麥肯錫的卞學長,好像和我有交集,求介紹求熟人牽線。
我說:「你簡歷發一份給我,我拿去問問他。」兩個小時後我催松桐。松桐說:「稍等下,我剛填完資料,簡歷還在生成中。」我有點震驚。
簡歷發過來,居然是個word檔案。1張表格,3頁紙,放眼望去,大二暑假做過經濟學教授的助理研究員,幫忙發調查問卷和跑資料。
剩下的經歷,是成績全班Top 60%,合唱比賽,校園十大歌手,以及模范寢室……求職網站的浮水印清晰可見。
我下巴都要掉下來了。我不知怎麼告訴他,臨到畢業,簡歷還幾乎是一張白紙,別說麥肯錫了,我自己開個小工作室,都不會為這樣的簡歷心動。
念書就像打電玩 光打怪走不遠 還要會做人和溝通
一個大學生,只要他沒有繼續深造的打算,就應該在入校的那一刻明白,大學四年是他從學生到社會人最後的過渡。他應該時時刻刻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歷我有了,還有什麼其他的準備,能讓我在找工作時脫穎而出呢?—工作經驗、溝通能力、領導力、人脈、穿著、成績單。
你打電玩的時候,不是深諳同樣的道理嗎?光打怪走不遠,要想未來的路寬,劇情任務、學習技能和組隊交友拜師入幫會,缺一不可。
大一時,我想去做餐廳工讀生,包三明治,校內打工申請需要簡歷,我匆忙網路上找了個范本,寫好交出去。面試官毫不留情,當面指著我的簡歷說:「你簡歷裡還有拼錯的單字,排版也不清晰,去Career center 看看吧。
」Career center 是職業規劃中心。
輔導員說:「另維,你的相關經歷描述不清晰。描述經歷的時候,雇主最看重的是你具體做了什麼。每一行要點描述,用動詞開頭,每句話說清楚一項你在工作中學會的能力,比如溝通能力、領導力、資料分析能力。用資料支撐。」我一臉懵。
我在心裡委屈:我才18歲,剛剛高中畢業,還是個寶寶啊!輔導員說:「你18歲了,一個成年人,大學生。」
我後來漸漸知道,18歲的美國人,許多已經有了數十年的工作經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