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如果一個人不想做某件事,那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這件事做好,同理,如果一個孩子根本就不想學,那我們給他提供再好的教育都沒用,除非你按照本文的做法去操作,先說個案例:
我有一同學,家境還不錯,父母很重視教育,從小就給他安排各種好學校,聘用最優秀的輔導老師,上最貴的培訓班......
可是,我這位同學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就是對學習提不起勁,你管的時候,他動一動,你不管的時候,他一定放飛自我。
父母想了很多辦法,看了無數育兒書籍,請教了各種專家,結果發現,能用的招都用了,軟的硬的統統都無效。
正當父母舉手無措時,突然有了轉機。
初二那一年的暑假,父母帶同學去日本旅游,原計劃是想增長見識,沒想到,在知識淵博的日本導游影響下,我同學竟然燃起了學習的興趣,回家告訴爸媽,說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
剛開始,父母以為他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我同學還真沒開玩笑,果真在學習熱情和動力上有了明顯的變化,當然,父母在后期也做了一些支持性的工作。
目前,我的這位同學沒有成為導游,而是成為了一名的講師,年薪百萬以上。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獎勵和懲罰等手段都沒用,反而是一個素不相識的導游點燃了同學的學習熱情,我的結論是,當一個人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后,只要把目標和學習掛上鉤,再加上一些輔助措施,那麼他一定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有人可能要說了:」我的孩子也有目標,但照樣不愿意學習,感覺就像在空想「,還有人說了:」我孩子目標可多了,今天一個樣,明天另一個樣,根本就是在胡思亂想「。
想要解決上面的疑惑,我們需要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為什麼目標可以讓孩子產生動力?
什麼樣的目標可以讓孩子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
如何提升目標的執行力?
我們一個個來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