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的現象非常常見,到底該怎麼解決,家長常常找不到北。是替孩子出頭,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具體該怎麼辦,想不出萬全之策,有位媽媽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
有個小孩總是罵兒子「傻瓜」,兒子很生氣,不想跟他玩。想著還是個孩子,不跟他一般見識。誰曾想,那個小孩蹬鼻子上臉,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
有一次,在兒子練習4個輪子的滑板時,小孩居然從后面推他、罵他,他的家長視而不見。媽媽就讓兒子自己解決,但是兒子沒經歷過這陣勢,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媽媽特別生氣,就去攔住那個小孩,警告他:你再罵人,我就揍你,要玩好好玩,不許罵人。
但是消氣之后,又很自責,這不是欺負弱小嗎,畢竟是個孩子。不過呢,如果拿弱小做擋箭牌,就可以隨便欺負別人,那他就不是弱小。
看了媽媽的描述,凝媽認為這位媽媽的意識完全沒有問題:
首先,她能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權利,這樣有利于孩子應對家長看不到的欺負。
其次,她為孩子撐腰,讓孩子知道自己受欺負時會得到幫助,更有安全感。
存在的問題是,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也沒辦法告訴孩子具體方法,導致孩子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所以,關鍵問題是教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被欺負的方法。
凝媽這段時間從鄰居爸爸那里學到了幾個妙招,也回顧了兒子小時候被欺負的經歷,看了一套《兒童反霸凌啟蒙教育繪本》,總結出了一套經驗:當孩子被欺負,不用著急插手,采用3個「笨辦法」切實可行。
首先,讓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忍氣吞聲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像孩子被人罵「傻瓜」,雖然很生氣,但是沒有正面表示自己不喜歡,那個欺負人的孩子就會肆無忌憚,變本加厲。
兒子小時候被起外號,也是沒有及時止損,導致被叫了三年,到了羞辱的程度才忍無可忍,最終爆發。
所以,要告訴孩子,被別人罵,要勇敢地說「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不能無休止地辱罵別人。
其次,讓孩子及時向信任的人求助
孩子被欺負時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認為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父母,自己默默忍受。
很多孩子在被欺負時,會得到這樣的警告「你要是告訴老師,你比現在還慘。」孩子迫于壓力,也不敢告訴別人。
不管什麼原因,因為能力有限,不求助,自己解決不好,往往會迎來更嚴重的欺負。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欺負人的孩子才是錯誤的一方,自己是受害者,大膽說出被欺負的事實,才會免于被欺負。
最后,讓孩子有能力見招拆招
當孩子被欺負時,我們會特別生氣,告訴孩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罵回去、打回去」,這只是出氣而已,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儲殷教授介紹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面對實力不如自己的打人者,他選擇反抗,以后不再被欺負。但是面對實力比自己強的打人者,他再反抗,打不過人家,只能招致更頻繁地被欺負,所以就采用其他策略。打回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性操作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
所以,不要期望孩子用同樣的方式回擊,而是教會孩子見招拆招,用更有效的方式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