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腦科學研究:「4種獎勵」不但無效,還讓孩子越來越懶惰,父母別再用
2023/08/22

腦科學研究證明, 有的獎勵方式會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認知模式,也會讓孩子形成正向的反饋,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而有些獎勵的方式,不但沒有讓孩子變好,還讓孩子形成了不良的認知模式,孩子學習、做事越來越失去動力,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差。

其實是 獎勵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獎勵方法對孩子大腦產生了不同的變化 ,只有那些能夠讓孩子的大腦產生多巴胺的獎勵才能產生持久的作用,并讓孩子感到愉悅感和價值感,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又懂事,所以平時會采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做正確的事。比如,孩子積極完成作業、主動做家務、考試得了100分等,家長會進行口頭表揚、物質獎勵和其他獎勵。

獎勵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你會采取哪些方式呢?

西班牙權威神經心理學阿爾瓦羅.畢爾巴鄂在《孩子的大腦:智商與情商的真相》中專門提到過獎勵的作用, 4種獎勵不但無效,還讓孩子越來越懶惰,父母別再用

01玩具和物質獎勵

很多父母會采取這種獎勵方式:「你要是數學考了滿分,我就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不知道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許諾?

這種物質獎勵的方式看似是在讓孩子開心,激勵孩子好好學習,實際上,它讓孩子高興的程度非常有限,而且還容易讓孩子陷入一種 不好的認知:擁有物質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價值。當他長大后,他需要更多的物質需要來滿足自己,如果滿足不了自己,就會有很深的挫敗感。

大家都知道,人之所以感覺到快樂,是因為某件事刺激大腦分泌出了「多巴胺」這種物質。

孩子在被獎勵后,只有刺激到他的大腦產生多巴胺,他才能感受到開心。

滿足感產生多巴胺,多巴胺可以讓產生獎勵的行為和獎勵行為這兩種神經元連接起來。

從腦科學的原理來看 :同類型的神經元之間比不同類型的神經元之間更容易產生鏈接。考試是一種社會化的活動,但是買新玩具并不是,所以,當孩子考試得了100分,獎勵孩子新的玩具不如父母獎勵社會化的活動更讓他開心,也更促進他的大腦發育,比如跟父母一起玩親子游戲、邀請好朋友到家里來玩等。

02食物

「這一周只要你每天及時完成作業,周末獎勵你去吃一次大餐」

這種獎勵方式有很多父母在用。

這其實是在培養孩子將自己的良好表現與「吃好的」聯系在一起。當父母經常使用類似的激勵措施,孩子的大腦會將這部分神經元建立起更強的連接,就是:我表現好之后要吃好的。

這不利于讓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獎勵對孩子的激勵程度是有限的,因為這也是物質獎勵的其中一種方式。

如果孩子做得很好,你就會和他一起玩耍或者向他表示感謝,他就會明白,自己與他人聯系在一起合作是極為重要的品質。

03你做得不錯,但還可以更好

「你太棒了,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這種激勵不會有任何效果,因為孩子的大腦聽到這樣的話并不會分泌多巴胺,也就是沒有感到滿足,所以這種激勵無效。

更不妙的是,父母若經常這樣表達不滿足的話,會讓孩子感到不被「看見」,不被肯定,在情感上會跟父母逐漸遠離。

04在眾人面前過度夸贊孩子讓他感到不自在,甚至感到尷尬

很多老人喜歡在很多人面前一個勁地夸孩子「很棒、真聰明」,沒有具體的細節表揚,本來是孩子做的很正常的事情,她們也會帶著滿臉笑地使勁夸孩子「太棒了!太好了!」,哪怕孩子只是自己吃了幾口飯、懂得主動跟長輩打個招呼。

直夸得在旁邊聽的人都不自在,稍微大點的孩子則會感到無比尷尬。

這種激勵方式對孩子的行為不會有任何正面作用,不起反面作用就不錯了。

什麼樣的獎勵會讓孩子感受到更持久的快樂?什麼樣的獎勵會讓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

獎勵不是你做了什麼或者孩子做了什麼,而是獎勵會讓孩子的大腦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根據腦科學原理,當然是那些 讓孩子的大腦產生多巴胺的方式,能快速建立起神經元之間連接的方式

獎勵不應該成為孩子做事的動力,而應該是愉快的感受讓他們重復那些積極的行為。

獎勵孩子,只要遵循上面這個原則就會讓獎勵成為有效的獎勵。

獎勵一定是要在孩子做了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之后,讓他獲得信心和滿足感,而不是把獎勵作為孩子好好表現的等價交換條件。

具體的方法可以有:

第一,陪孩子玩耍

第二,讓他負責一項任務

第三,給孩子一次特權

第四,告訴他做得很好

當然,獎勵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是一個安靜的喜歡玩洋娃娃的女孩子,你獎勵她一次「枕頭大戰」并不會有效。

發自內心的認可、用心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愛和認可」才是最讓孩子開心的事情,而不要讓物質獎勵或者食物獎勵成為孩子獲得成就的目標。

當你學會正確的激勵的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的積極行為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來越樂觀。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舍得,孩子以后「越有出息」,和錢無關
2023/09/24
人到中年后才明白,「晚生孩子」和「早生孩子」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2023/09/23
丈夫曬出妻子「當媽前后」對比照,差別「判若兩人」,女人太不容易了
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