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一哭,家長的腦袋就像要炸了一樣。
在寶寶不會說話之前,他們只能用哭聲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是提出相關需求。開心會哭,悲傷也哭。雖然家長們很無奈,但幻想著等到孩子會說話就好了。
可是,等到孩子學會說話了之後,情感需求也會直線上升,不只是簡單地吃飽睡飽,還需要開心的情緒體驗。當他們感到悲傷的時候,孩子就會哭鬧不止。
小小在一歲之前,就像是一個小天使一般的存在,不哭不鬧,就算是自己尿濕了,也會安靜地等著媽媽來發現。
媽媽總是逢人就誇,我家孩子非常好帶,從出生之後不需要自己多操什麼心,好像自己上輩子修來了什麼福氣。
但好景不長,等到小小1歲開始學會說話了之後,動不動就哭唧唧,明明是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她非要用哭聲代替。
如此大的反差讓媽媽非常不適應,每次聽見小小哭鬧,媽媽第一時間就會抱怨,你要是永遠長不大該多好,怎麼就不能像小時候那麼乖!
媽媽越是這樣抱怨,小小越是哭鬧得激烈,有好幾次小小都哭吐了。雖然媽媽也能夠按照小小的意願來,但強硬的態度讓小小變得越來越自閉。
孩子的世界其實非常簡單,受到他們思維方式的制約,他們只能根據事物的表面現象去思考問題,也就是非黑即白。
另外,他們會把哭鬧當成是求愛的一種方式。就像是孩子遇到委屈時,如果父母在場,他們就會哭鬧不止,如果父母不在場,他們就會很堅強地挺過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