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有多辛苦?經歷過的前輩會告訴妳,除了須面對生產的各種疼痛變化外,還有全天候照顧孩子所帶來的作息紊亂,令新手媽咪又慌又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盈如表示,產後媽咪與產前相較有三大變化,讓產後媽咪適應得很辛苦。
產後傷口仍十分疼痛,媽咪卻得馬上啟動照顧孩子模式。孩子剛出生,作息常日夜顛倒,如果媽咪是24小時母嬰同室,為了適應孩子的作息,常常睡眠中斷,累了也無法好好睡。若母嬰不同室,每三至四小時須去嬰兒室餵奶,加上哺乳追奶的壓力,讓媽咪無法好好休息。
另一方面,產婦回家坐月子,雖然有自己媽媽或婆婆幫忙,但可能在坐月子與帶孩子的觀念,與長輩或老公產生差異,成為媽咪疲累和壓力的來源。
不過,陳盈如臨床心理師強調,產後身心改變是短暫的,只要能在產後好好調養身體,懷孕與生產衍生的癥狀,都能在細心調養後改善,回到懷孕前的身心狀況。
除了身體的壓力之外,產後媽咪還必須面對職涯上的抉擇。有些媽咪會選擇請育嬰假陪伴孩子,但會擔心回職場後工作進度落後、工作能力減退,或無法回到原工作崗位。而休完產假回職場的媽咪,則在工作之餘心繫孩子,使得工作效率變差,還有必須找工作空檔擠奶,公司卻可能沒有哺乳室、冰箱,或有擠乳的時間壓力,皆讓媽咪備感壓力。
全職媽咪必須一人包辦所有照顧新生兒的事項,如餵奶、擠奶、哄睡,以及陪孩子玩,還要負責煮飯、洗衣等家事工作,重心在孩子上、常沒有自己的時間。
而職業媽咪早上要趕送小孩、接著趕上班,上班時還須擠奶,工作進度追著跑,還要準時下班接孩子、做家務,孩子睡了可能還要處理公務,導致長期睡眠不足,有些完美媽咪甚至認為自己陪伴孩子時間太少,因而對孩子有愧疚感、自覺不是好媽媽。
答案是肯定的。陳盈如臨床心理師表示,易怒情緒、不斷抱怨、疲累、無助感,都是憂鬱焦慮情緒下,可能出現的癥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