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多數學校都會要求學生穿統一的校服,這樣既能節省學生日常選擇著裝的時間,也能讓三觀還沒能完全建立的學生,不會因為同學的著裝產生攀比情況,能從小塑造良好的價值觀。不過整日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表示,即便穿著同樣的校服,也能很容易地看出學生家境方面的差距,只要看學生本人的這些情況就行。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學生進入學校之前,會由家長言傳身教,
在學生進入學校那一刻起的言行舉止就有很多差別,這是性格的體現,也是家庭環境的體現,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出家境如何。
班主任表示,一般家境良好的學生,性格方面並不體現在活潑或文靜,而是更為細微的方面,比如家境好的學生會更加沉穩,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會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底氣存在,優越的家境可以無限降低學生的試錯成本,學生也會更加自信,甚至表現得灑脫,成年人的灑脫可能是因為通透,而中小學生的灑脫往往來源于家境的良好。
家境一般甚至比較貧困的學生,因為底氣不足,試錯成本高,行為舉止就可能表現得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因為害怕失敗和不能失敗,
所以任何一件事都看的無比重要,當然這也能讓學生把握住來之不易的機會。
除了性格上的細節外,班主任也說,雖然校服一樣,但鞋子、手錶、文具等方方面面還是能透露出不一樣的地方,價位、更換頻率等,也是很容易就能看出差別。班主任會觀察學生的家境讓部分家長感到不滿,懷疑老師別有用心,但這其實也是有深層原因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