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句話: 「工作就是修行,紅塵就是道場。」
工作,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們行走于世的底氣。
對我們來說,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還可能決定未來的人生走向。
父母都希望子女能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有好的前途和發展前景。
但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在職業選擇上,難免會有迷茫和困惑,一不小心就容易選錯。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及時提醒和真誠建議。
身為父母,千萬不要讓兒女從事這3種工作,錢再多也別做,堅持再久也沒前途。
低價值的工作
所謂低價值的工作,指的是沒有技術含量,容易被替代的重復性工作。
這樣的工作,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入行門檻低。沒有技術含量,簡單易操作,也容易被替代。
二、晉升空間有限。工作一年和工作十年,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區別。
想起前幾天吃飯時,遇到的一個看起來年紀不大的小姑娘因為送錯了餐,被顧客罵哭了。
我看著她連聲道歉的慌亂樣子,不由得感到心疼。
在這里,并沒有貶低和否定任何職業的意思,每一行業的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
我心疼的點在于,她還這麼年輕,還有機會去改變人生。
而不是將人生困在一些簡單而又重復的工作,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能做得來,甚至機器人都可以做。
李開復曾在采訪中提到:
「未來15年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接管我們現在的工作和任務。」
在簡單重復沒有技術含量的崗位上,我們并不是無可替代的,可能隨時都會被替換掉。
有人說,工作可以帶來安全感。
但低價值的工作,并不會給我們帶來想要的安全感。
做有價值的工作,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才是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中,獲取安全感的有效來源。
孩子的一生很長,還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去應對人生的風雨。
身為父母,我們要做好子女未來的引路人。
引導他們去做有價值的事,去找讓自己增值的工作。
去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變得無可替代,才能走得更遠、更長久。
傷健康的工作
健康是1,事業、金錢、地位等都是0,沒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都沒用。
叔本華說:「人類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去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年輕時總想著拼事業,于是瘋狂地加班熬夜,可等到身體出問題了,才意識到健康的可貴。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無法重來。
我們在認真工作的同時,也要呵護好自己的身體,努力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是為了工作忽略了健康。
但如果已經入職了一家公司,而且公司加班現象很嚴重,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考慮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
本身自己精力充沛,睡眠時間可以保證,工作量和薪酬都還滿意,接受得了就繼續干下去。
其次,給自己留有鍛煉的時間。
時間是擠出來的,為了身體健康,必要的運動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提升下工作效率,或跑步上下班等。
最后,學會及時止損也很重要。
如果一項工作壓得你喘不過來氣,不僅身體出了問題,就連情緒也變得脆弱,那麼及時離開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在事業上有成就,這本身沒錯。但對父母來說,子女的健康更重要。
工作沒了可以再找,健康沒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還是那句話: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談。
無社保的工作
社保,一般指的是社會保險。
按百度百科的說法,它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
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
有些公司不繳社保,或試用期過了才給繳社保。
可能很多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并不了解繳社保的意義,于是稀里糊涂入職了, 等到真正需要用到社保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找工作時要特別留意這一點,別給未來的人生留下隱患。
作家陶杰在《殺鵪鶉的少女》中寫道: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或許,年輕時不以為意,等到老了,回首過往,就會發現:
我們對職業的選擇,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未來的一生。
有時候,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選對了,生活錦上添花;選錯了,命運兜兜轉轉。
為了讓子女少走些彎路,在一些關乎未來的抉擇上,父母不妨多給子女把把關。
愿每一個被愛的孩子,都能從事熱愛的工作,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