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知, 2022年全國出生的 男、女嬰比例為 111.3:100。但 新浪網公布的 最新調查結果卻顯示,在 參加調查的網友中, 超過6成的網友不僅 希望生女兒,且都認為 「生養女兒更幸福」。可見,以 男女嬰比例來看,不少 寶爸、寶媽都 為未能生女兒而 感到遺憾。
「 我和老公真的 很渴望能 有一個女兒」,這是廣東東莞寶媽小黃的自述。然而, 大寶是兒子的夫妻倆萬萬沒想到 正式剖腹產,揭開謎底的時候,卻是 3胞胎兒子。別說 小黃深感遺憾, 丈夫更是直接 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直言 「加買3套房啊」、 「貼心小棉襖沒有希望了」等,讓一旁的 醫護人員哭笑不得。
其實,當 孕檢時醫生告知 懷了3胞胎,夫妻倆就 開始天天念叨著 「希望是3個寶貝女兒」,甚至 房間里 貼了不少可愛女嬰的 海報。
不過,如今 兒子們已經出生,更何況還是 較為稀有的3胞胎, 夫妻倆只能 抱著遺憾, 與雙方老人一起撫養寶寶們了。
作為倆男孩的寶媽,我看到這里,也有些無奈,當初我也想要女兒啊!甚至,也給第一個寶寶準備好了各種粉色的用品,結果,一胎男孩,二胎也是男孩。現在倆孩子長大了,我慢慢釋懷了,三胎沒條件要了,倆兒子也挺好!
隨著 2016年二胎政策正式放開后,不少 父母為了能 湊齊「好」字, 兒女成雙的祈愿 「拼生」二寶。但根據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 數據看來, 出生嬰兒男女比例從 2016年的 111:100再到 2022年的 111.3:100,很多 希望生育女兒的 父母還是 未能如愿,以致于每次進行 「生男生女」的民意調查時, 希望生女兒的 占比都 遠超生兒子。
首先,受「養女兒比養兒子省心」觀念影響。
英國《鏡報》發布了一項來自 美國兒科協會研究顯示, 養女兒比養兒子輕松。因為研究員們對 美國13000多名50歲左右的 父母進行 智力、衰老程度等 測試后發現, 相比于養兒子的父母, 養女兒的 父母不管是 智力還是 外表衰退的 速度相對慢一些,進而提出 養女兒比兒子耗費的 精力少,也 比較輕松。
而以研究人員根據 父母們關于 養育經歷的闡述、 親子關系等數據進行 分析后,認為之所以會 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是 女兒能 給予父母更多的 情感支持,且 天性好動或 叛逆的 男孩更需花費精力與 時間進行管束。
其次,社會形勢影響。
《2021結婚消費趨勢洞察》顯示, 全國新人結婚花銷平均為25.3萬元左右,比 2016年增長了 3.8倍,而這僅是 拍攝婚紗照、舉辦婚禮及 蜜月旅行等費用,還 未包括彩禮、婚房、汽車等。
而以 目前社會形勢來看, 這筆高額的花費一般由 男方支付85%以上,同時有 70%以上的 新人結婚成本大多 由父母承擔。因此, 許多父母更希望生育女兒,至少在 經濟壓力方面相對少很多。
最后,「養兒防老」不再現實。
大數據顯示,雖然目前 不少家庭都是 由兒子贍養父母,但 前提是 父母與兒子同住且 幫忙照顧孫輩。而一旦 二者沒有住在一起,女兒在 照顧父母的 直接效應方面會 超過兒子。
同時,除了 城鄉不少家庭以「 女兒出力,兒子出錢」的形式 贍養父母外,在 城市里, 兒女們不管是 生活方面的照顧還是 經濟方面的支持都 基本持平。
可見,以往的 「養老防老」隨著 時代發展已經 不再符合現實。因此,有不少父母在 憧憬兒女雙全的「好」字之余,也更 期望有女兒給自己的 老年生活平添一份保障。
很多人都說 生孩子就像 「開盲盒」,生的是 兒子還是 女兒都是 未知。但也如 《探尋教育的密碼》一書所說:「 孩子是 父母最美好、珍貴的 禮物。」不管是 男孩還是 女孩,父母們都應 理性看待, 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根據 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來看, 至今生育二胎或 三胎的 寶媽超過67.21%均為 35歲以上,而在 高齡產婦年齡范疇里,她們 均屬于高齡產婦。這也意味著, 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 妊娠并發癥風險提升, 胎兒發育異常的 發生率也 隨之提升。
因此,以 醫生、育兒專家們的 建議,如果 夫妻雙方的 生育計劃里, 不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話,應 盡量在 25至35歲之間進行, 避免高齡產子,降低生育風險。
同時, 備孕前夫妻雙方都應 一起到醫院進行詳細的 身體檢查,當 醫生給出適合生育的結論后,再 進行備孕事宜。且 孕期內,孕媽媽、丈夫及 家人們應 共同努力,做到 科學養胎,達到 優生優育的目標。
結語:
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過:「不管是 女兒還是 兒子, 父母的教育都能 讓他們成才。」或許 如今的社會形勢、個人的偏好等讓不少 寶爸寶媽期望生育女兒,但 生兒生女并非人為可控。所以,既然已經 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要 給予最好的 愛與 教育!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