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
「父親是種獨特的存在,
對培養孩子有特別的力量。」
哈佛大學2003年研究發現,
女孩缺少父愛,容易學不好數學,
男孩缺少父愛,容易產生情感障礙。
英國的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
對17000個英國嬰兒進行了11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顯示:經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
比少有父親陪的孩子,
更聰明,精力更旺盛,也更善交際。
近來還有研究表明,
爸爸輔導作業,孩子的成績會更好!
父親參與育兒的好處,實在不勝枚舉。
當然,男孩、女孩的發展需求稍有區別,
所以,父親陪兒子和陪女兒,
側重點也有些不一樣——
男孩篇
01
爸爸這樣引導
呵護兒子的潛能
腦科學顯示,
男孩血液中多巴胺含量較多,
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
所以男孩容易興奮和沖動,
犯錯、挨批評的幾率也更高。
可孩子就是在不斷試錯中長大的,
不能包容孩子的失敗,
也就堵住了孩子成功的可能。
所以,爸爸一定要多鼓勵和引導孩子,
為什麼一定是爸爸?
因為爸爸鼓勵孩子的效果,勝過媽媽的50倍之多!
下次孩子再犯錯,爸爸可以這麼做:
第一時間平和地問詢:「發生什麼事了?」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接著表達關心:「你的感覺知何?」
讓孩子的情緒有出口。
再引導孩子:「你覺得要知何補救才好呢?」
帶領孩子著眼于問題解決。
最后詢問:「你希望我做什麼?」
得到了父母的協助和支持,
孩子才能大膽去嘗試,
而孩子的每次嘗試,都是他成長的階梯。
02
爸爸這樣言傳身教
讓兒子學會男人的擔當
研究顯示:
父親在家中,大多扮演「責任承擔者」角色,
如果兒子與父親接觸過少,
家里沒父親做那個「負責任」的榜樣,
孩子很難發展出「果斷」、「節制」、「有擔當」的個性和品質。
爸爸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在家庭中承擔起富有力量的角色,
疼惜家人和愛人,真的非常重要。
平日里,也要多跟孩子說
「失敗沒關系,我們再來一次。」
培養孩子的韌勁。
多說「說話要算數,這才是一個講信用的好孩子。」
教會孩子重視承諾。
多說「兒子,一起來做家務吧!我負責這個,你負責那個...…」
讓孩子明白,我們都是家庭的一份子,
做我們該做的事,就是責任和擔當。
03
父親這樣陪伴
讓兒子更受歡迎
《父親重要嗎?》一書中寫道:
「嚴重缺少父愛的男孩,在學校中經常不受歡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