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哥結婚生娃后,家里就再也沒安靜過,尤其是侄女長大后,總能在家中聽到這些話: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還指望你干什麼?」
「成績差還看電視,就不能向成績好的同學學一下,人家哪像你這麼懶。」
「叫你多少遍了還不動彈,是不是現在我說的話都不聽了?」
每次一聽到大嫂的大嗓門和話里話外的意思,我都發自內心的心疼小侄女,這些嘮叨的話語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說話總是愛打壓孩子的家長,很難養出乖巧的孩子
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采取的方法大部分都是嘮叨,各種指責孩子的不對,可是收效甚微,孩子依舊我行我素。
孩子當耳邊風的態度讓不少家長很受傷,自己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話?
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孩子不懂事。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家長的一頓嘮叨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有一名五歲男孩報警說自己的媽媽跑了。
原來是這位媽媽不停地對著孩子嘮叨,在連續50分鐘后,孩子沒氣哭,她自己反而氣跑了。
警察到了之后,男孩說自己不明白媽媽生氣的點在哪里?
這時候警察叔叔問他: 想想媽媽生氣前,你在做什麼?
委屈的男孩一邊哭一邊說:
「我以前特別喜歡吃湯泡飯,可是媽媽不想我吃,于是老是數落我,但我今天也沒吃湯泡飯,媽媽就在那一直嘮叨個不停,我啥也沒說,結果她自己跑出去了。」
通過男孩的話可以知道,這位媽媽生氣的點主要在于孩子對她的嘮叨沒有反應,這才氣急敗壞。
可是這并不代表孩子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尤其是媽媽還將他一個人丟在家里后。
在《脫口秀大會》中,就有一個人用生動形象的表演方式,向大家展現了作為那個被嘮叨的內心。
在演講中的House說,他具備一種超能力,那些來自父母的嘮叨,都能用遙控器通通給屏蔽掉,這樣他就聽不見了。
確實父母的嘮叨就如同沼澤一般,能慢慢地將人拉進負面的情緒中,對于無法承受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屏蔽掉,不做任何反應。
為什麼家長越是嘮叨,孩子越是不聽話, 「超限效應」給出了答案。
當一個人受到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后,就會極不耐煩或逆反。
嘮叨就是一個作用時間長的外界刺激, 它給孩子的傷害是持續性的,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傷口,可是孩子的活力會慢慢被它抽走,變成木偶般的存在。
所以作為家長應拒絕嘮叨式教育,和孩子建立起有效溝通。
不要忽略語言的殺傷力,有可能會把孩子帶進深淵。
身體上的傷害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而心理上的傷害就如同隱形的針,扎在孩子的心頭,卻怎麼也拔不出來。
很多家長總是說自己從來不打孩子,將這作為愛孩子的表現,卻忽略了語言的傷害,因此說話從不掌握分寸,將孩子傷的遍體鱗傷。
也有人覺得,說一下怎麼了?
成都有一位年僅14歲的國中生王佳樂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大家答案,從14樓一躍而下的他,留下一封遺書。
上面寫著:語言暴力真的很傷人。
一句輕飄飄的話,往往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不停的嘮叨,就是一條條看不見的傷痕,在鞭笞孩子的心,直到生命的終點。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避開棍棒教育,因為曾經受到過棍棒教育的他們知道這是不對的。
可他們卻選擇了將語言作為武器,用在孩子身上,那些脫口而出的嘲笑和辱罵,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
因為他們不知道語言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阿聯酋宜家為此做過一個為期三十天的實驗。
實驗人員搬來兩盆同樣的植物,在其它條件一致的情況下,讓左邊的植物承受語言暴力,而另一盆植物則接受鼓勵和夸獎。
在三十天結束后,左邊的盆栽狀態遠不如右邊的盆栽,即將枯萎。
因此,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低估每一句話對孩子的影響,更不要實施語言暴力。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請多點耐心和細心,呵護孩子茁壯成長。
身教重于言教,作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父母作為和孩子朝夕相處的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指明燈,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而在家庭教育上,用行為管教孩子更加有用。
教育專家尹建莉就提過一個案例:
一位媽媽平時對孩子非常嚴格總是訓斥孩子,孩子也不愿低頭聽話,于是兩人經常吵架。
有一回孩子上學忘記帶作業本,讓媽媽幫忙帶來學校,而這位媽媽送到后第一句話就是數落孩子粗心,結果就是孩子不耐煩地讓媽媽趕緊回家。
不想第二天,孩子又忘記帶東西了,這一次生氣的媽媽拒絕幫助孩子,老師只好打電話告訴家長,全班就她的孩子沒帶表格,讓她趕緊送過來。
當媽媽趕到學校后,想到孩子可能上學因沒帶東西感到尷尬,內心突然有些后悔,這次的她沒有數落孩子,而是關心孩子上學渴不渴?
孩子也沒有對媽媽不耐煩,這次的他終于低下頭來,為自己的粗心讓媽媽跑來跑去而道歉。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這位媽媽用數落的行為對待孩子時,收到的是孩子不耐煩, 但當她轉變態度,包容和關愛孩子,孩子不再任性,而是低下頭來。
這說明了,有時候針尖對麥芒,彼此都會受傷,而當一方選擇放下武器,自然也會獲得對方的擁抱。
要知道,在教育孩子上, 最忌諱的就是過于情緒化,激烈的手段往往會激化更大的矛盾,不如壓下脾氣,靜下心來解決問題。
父母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千萬別用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