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這幾天晚上睡覺總是要抓著我的手,看起來很害怕,我一出臥室門他就開始哭,非要粘著我、跟著我,視線不能離開我。」
「我家孩子晚上9點還在客廳玩玩具,喊很多遍都無動于衷,我氣急了吼了他幾聲,打了屁股,他這才乖乖跟著去睡覺。可是半夜竟然說夢話,說媽媽不要打我,我不搗亂了。連續四五天他都是說夢話,有時候會被嚇醒,就開始哭。」
前兩天在我們的育兒群里 好幾個媽媽在討論孩子晚上睡覺的問題。而她們不約而同地都談到了 孩子有時候會說夢話、半夜哭泣、甚至脾氣暴躁的問題。也抱怨自己有時候控制不住脾氣, 會把孩子吼一頓,或者打一頓。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指南指出,孩子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睡眠,而健康睡眠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穩定的「睡眠常規」。如果孩子睡覺前經歷了強烈的刺激,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和大腦發育,還會影響性格養成。
睡眠質量好的孩子,也就是經常能快速進入深度睡眠的孩子,智力發育更完善。而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維護與孩子在睡前的這段短暫而甜蜜的時光。
而父母只需要每天堅持做好3件事,并且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3年后你會發現孩子無論是性格、情商還是記憶力、創造力方面都有驚人的進步。
而可可出生6個月后我每天都在堅持做這3件事,而她也變成了才2歲6個月, 已經認識了300個漢字,會背200多首兒歌、古詩詞,2歲的時候已經自如地跟我們交流,性格穩定乖巧可愛。
很多人認為睡前聊天沒必要,孩子天天見哪有那麼多話聊呢? 其實睡前是孩子心理最敏感、脆弱的時刻,也是需要放下一天的疲憊去休息的,如果孩子在白天或者睡前受到了委屈、被父母訓斥、打罵,甚至是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這將嚴重應該孩子的睡眠質量。
很多父母會為了讓孩子早點休息,有意無意和孩子發生睡前「戰爭」,比如斗嘴、責罵或者打罵孩子,如果他帶著痛苦的心情和情緒入睡,勢必影響健康。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睡覺前,孩子如果受到刺激,大腦會提高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水平,明顯地提升個體所感受到的壓力,使人變得情緒不穩定、易怒、易激惹。
父母要做的就是 每天詢問孩子今天玩了什麼?吃了什麼?有沒有發生有意思的事?不開心的事?尤其是 不開心的事一定要讓孩子表達出來,多抱抱他或者輕聲安慰,一定不要讓孩子的委屈和怨氣過夜。同時不要在睡前批評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可以跟他們 在睡前交換秘密,有時候孩子在一些事藏在心底不愿意說出來, 而父母就可以拿自己的一個秘密跟他交換,聽聽孩子在學校里的事,聽聽他們內心的呼聲。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孩子喜歡聽父母的肯定,這對他們的發育來說至關重要,比如: 「你動手做個那個真棒,你主動幫助別的孩子,你乖乖吃飯了,你比昨天表現好」等等。
父母的表揚和肯定是孩子自信心爆棚的來源,如果你看不到他的進步,忽視他的前進步伐,孩子會變得膽小,不自信。
而很多父母白天太忙,正好可以趁著 睡覺前聽聽孩子今天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從中找到有價值的點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肯定。不一定是非常大的進步才可以表揚,哪怕是一句話說對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表揚,讓孩子明白無論怎麼樣,父母永遠支持他,相信他,讓他帶著父母的愛去睡覺。
臨睡前為一天中記憶力最強的,可以說睡前記憶力是平時的2倍以上。閱讀不僅能夠幫孩子擴大詞匯量,還能刺激感知覺發育,增強記憶力。
而在陪可可讀了2年的睡前故事后我也發現了她在記憶力 、語言能力、情緒、性格、睡眠等方面的強大優勢。
也因為日復一日地重復閱讀, 她對100多個小故事爛熟于心,有時候 我講錯一個字,她會立馬糾正過來,講錯一個情節她會糾正并幫我復述出來。記憶力和表達能力也在一天天突飛猛進。
很多人說養好孩子太難了,其實不然,關鍵在于方法,而睡前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抓住了就會發現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