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說,那些還在給孩子提供快樂教育、佛性散養的家長們,可以看看我的經歷,或許對你們有些參考作用。
和普通家庭一樣,女兒琪琪是「普娃」一枚,只不過或許在「普蛙」中稍微偏上一點,和所謂的「牛娃」還差很遠。
就是憑著這點「小聰明」,她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還是游刃有余的,輕輕松松都能考班級前五,連續四個學期都是三好學生,她們班每學期也就大約5-7個三好生吧。
正因為如此,讓媽媽忽視了一個問題: 不注意改正孩子的陋習,不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性格有三個突出的弱點:懶惰+拖延+倔強。
懶惰:學習從來不積極主動,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做,父母布置的額外作業孩子是絕對不做。
就連課外書也是如此,老師不布置閱讀,她絕對不看。
不喜歡寫字,甚至是討厭寫字,每次做筆頭作業就滿臉痛苦長吁短嘆。
拖延:寫作業拖拖拉拉,一會兒做一點兒。有時從白天拖到晚上,有時從第一天拖到最后一天。
做一項作業的中途,會歷經各種小動作,比如喝水、吃零食、上廁所、削鉛筆、玩其他的等等,從未有過坐下來專注寫完作業再玩的情況。
時間觀念極差,可以說是 毫無時間觀念。
倔強:她不想做的時候,你逼她也沒用,打也不管用,不做就是不做,得看她心情。
媽媽看到女兒的成績沒有因此下降, 漸漸地佛系了。
對于女兒的表現,比如上文提到的 不喜歡寫字、不閱讀、寫作業拖拉、沒有時間觀念等,很多時候就睜只眼閉只眼。
媽媽內心自我安慰, 孩子才一二年級,不要把她逼得太緊。
看到很多家長一年級就給自己孩子報各種課外班,比如珠心算、英語,二年級就開始報作文、閱讀、奧數等,以及各種興趣班琴、棋、書、畫、舞蹈等等,這位媽媽覺得真的沒必要。
孩子在學校學一天已經很累了,回來還得繼續學,快樂童年呢?
媽媽說,女兒曾一度興奮地跟她說,她們班的某某同學和某某同學都很羨慕她,因為她們覺得她有一個好媽媽,不給她布置各種額外作業,不逼她學習。
媽媽也曾被女兒的快樂感染到了,覺得自己這麼做其實對孩子而言是好的,至少她心理輕松快樂。
很快,就被現實打臉了。
孩子上了三年級, 學習上的變化讓媽媽悟了:娃低年級欠下的學習債,這會兒開始要還了。
此時媽媽已然明白了那些報班的家長們的用心良苦,相比之下,他們更有先見之明,更是人間清醒。
至少她們是在逼著孩子學習,并在學習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而自己女兒到了三年級, 最明顯的變化是,寫作業的速度跟不上三年級的節奏了。
三年級不僅作業量增加,作業難度也增加。增加最多的是筆頭作業,原先一二年級幾乎是沒有筆頭作業的。如此一來,孩 子的家庭作業經常要做到晚上九點十點。
開學兩周后,家長群里就炸開了鍋, 都在討論孩子作業做到大晚上的事情。看來不少孩子有寫作業慢的情況。
媽媽說,特意觀察了孩子寫作業的狀態,寫得慢,是有原因的。
她每寫兩個字,就擦一次,涂改頻率高得離譜。有時候甚至誤擦了旁邊的字,又要補寫。
就這麼涂涂改改下來,所花的時間,比正常寫字多了不止2倍,能不寫到深夜嗎?
這就是一二年級沒練字落下的毛病。
字寫得不端正,又怕被老師批評,所以習慣性地涂涂改改。握筆姿勢不對,改不過來,寫得費勁,越慢越著急,越著急越出錯,越出錯越涂改,由此引發惡性循環。
更糟糕的是, 書寫太慢導致了考試時間不夠用,沒答完題。
語文、數學第一次測驗,語文最后一題閱讀題她沒時間寫,直接扣了3分。數學更甚,后面3大題應用題一個字沒動,直接扣了19分!
這是娃有史以來在考試中遇到的最沉重的一次打擊,這回她自己也慌了,回來被媽媽數落以后忍不住哭了。
媽媽向老師了解了女兒在學校的表現,老師說,她上課和做作業都是認真的,正確率也高, 就是寫得太慢了。
果然,一慢誤所有。
低年級不閱讀不積累的弊端到三年級的作文課和英語課上就顯露無疑了。
班里的優秀范文不再有她的名字,英語單詞默寫滿分也不再有她的名字。
媽媽說,看了女兒寫的作文,確實是沒什麼營養的白話文,流水賬, 直接原因就是詞匯量貧乏,閱讀量少的體現。
所寫的內容沒有重點,主次不分,甚至很多語氣不通順,表達能力欠佳, 主要是缺少閱讀后的應用訓練。
再看班里那些被當做范文的孩子, 低年級開始就博覽群書,家長很注重培養閱讀的習慣。人家作文會運用各種新鮮感的好詞好句,各種修辭手法,充滿童真和想象力。
對比之下,差距明顯。
英語更直觀了,平時都不背單詞不背課文的人,默寫能滿分就怪了。
這里也給一二年級得家長提個醒,一二年級得成績不要太看重,更不好覺得孩子每學期都得三好學生獎而佛系。
孩子的學習習慣、時間觀念、閱讀、練字是一定要抓好的,否則就和文中的女孩一樣,三年級后各種學習問題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