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后,不少家長都會叮囑孩子 「上課要認真聽講啊」!同樣的話,文文爸也對女兒說了無數遍,可不管我如何強調,女兒原來啥樣現在還是啥樣,沒有一點改善。說的次數多了,孩子還會感到厭煩,甚至一說起就炸毛。
究其原因,「上課認真聽講」這句話太寬泛了,孩子并不知道認真聽講的標準是什麼?具體怎樣做,才算認真聽講了。
比如上課不說話,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認真看著老師,就算認真聽講嗎?
正好前段時間開家長會,老師也問過類似問題,很多家長都點頭贊同。結果班主任說:在她所教的學生中,就有一群這樣的「乖學生」, 你粗看孩子上課都在很認真地聽,但回頭看她們所完成的作業情況,包括考試成績,就發現課上所講的知識點,多半都是沒有聽進去的。
我們家長也曾經是學生,當年就經常被老師、家長告誡: 上課別亂說話,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好好聽講。捫心自問,真的有作用嗎?
聽到這,文文爸真的兩眼直發亮,恨不得起身就給老師鼓掌,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我環顧了一下教室其他的家長,發現好多家長都在拼命點頭。
對于孩子來說, 我一直覺得學習習慣跟方法非常重要!一味的喊口號,類似于「上課要認真聽講」對孩子是沒有多大促進作用的,他們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對于做不到的孩子,你就是說一萬遍,他們還是不知道怎麼做。
女兒已經上二年級了,自從我發現叮囑她「上課認真聽講」沒多大作用后,我就不再和她做這種「無效溝通」了。而是聽從了班主任的建議: 將「上課認真聽講」這個大要求變成孩子可以做到,并落實執行的小步驟。
只有把這些小事情真正做到位了,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
文文爸根據班主任分享的要點,與自己這幾年的陪娃經驗,將上課認真聽講這件事,總結成了3句話,家長可以這樣試著跟孩子溝通。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是很多孩子的通病。所以,家長們要告訴孩子,上課不要東張西望,小眼睛要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
比如老師在黑板上寫重點字詞時, 孩子記得在心里默念一遍,確保自己認識并理解了這個字詞。還可以 對老師所寫進行預判,試試能不能猜出老師要寫的下一個詞、下一個句子是什麼?如果能猜中,說明你是在認真聽講。
再如同一個詞、同一個句子或段落,老師讀了兩遍,并且說這是重點,考試會考,孩子就要及時做好標記,記錄好筆記。而不會認真聽講的孩子,就只會被動地聽,手跟小腦袋瓜都是不會動的。
當老師提出問題后,無論老師有沒有點名,只要你會,就可以舉手!舉手代表著你對老師的回應,叫到就認真回答,沒請到你也沒關系,也能讓老師積極了解你的知識學習情況。
很多孩子上課舉手多次后,老師都不叫她,可能覺得老師并不喜歡她,就慢慢的不想舉手了。其實,老師提問題是有一定目的的,一般會通過學生舉手的數量來判斷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舉手的孩子少,她可能就會再講一遍這些題。
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 上課時老師只要提問,你知道答案的就舉手,不知道的,就認真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看自己想的跟別人說的哪里不一樣,有沒有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每個孩子的基礎不同,面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有些孩子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上課有聽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不能及時得到解答時,要及時記錄下來,下課后需要及時問老師。
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會檢驗孩子們是否真的明白了,就會制造一些「雷點」,就是故意抄錯或寫錯一些字詞、題,就來測試孩子們是否能夠找出來,確保孩子們不是在被動輸入,而是在主動思考。
寫到最后:
上課認真聽講這件事兒,對于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家有上課不會聽講、注意力老是分散的孩子,家長可以將班主任分享的這3句話教給孩子,遠勝過一句句空洞的「上課要認真聽講」。
延伸話題:
1、別再說「寫作業要認真」了,要教會孩子做好這5步
①寫作業前,花5分鐘時間準備好筆、橡皮擦、作業本或喝水、上廁所等,讓孩子一旦開始寫作業后,就盡量不離開座位。
②寫作業前,先走書復習,再寫:將當天所學的語文、數學等知識,通通復習一遍,然后再開始寫作業。
③寫作業要定時,可以每寫25分鐘,休息5分鐘:寫作業流程做到先易后難,遇到不會的問題,做好標記,等完成所有的題后再去做。
④寫完作業要檢查,發現錯題后,要自己先改正;并將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便于后期訂正復習。
2、被再說「考試要認真檢查」了,要教會孩子這6步
①遇到試卷上的難題,要先做標記,切勿卡住;
②做完試卷后,檢查是否有漏題,并用手指點題目,可小聲讀一遍;
③數學試卷檢查,要注意草稿紙的驗算過程,選擇題要注意看清題目,是選擇「正確答案」還是「錯誤答案」。
④語文試卷,檢查時要多讀兩遍,尤其是作文,要注意校對錯別字、病句。
⑤不會的題,放最后有時間在做。「把會做的題做對」是考試的基本原則。
總而言之,家長別再跟孩子說「上課要認真聽講」、「寫作業要認真」、「考試要認真檢查」了,大而空的話,說多了孩子也厭煩。 家長要做的是,將這些「大要求」變成一個個孩子能做到的小步驟,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