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表面看來好像就是,誰照顧孩子多,誰照顧孩子多孩子就和誰親。社區裡和我女兒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有一段時間被奶奶帶回了老家,知道上幼稚園,都是和奶奶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不要爸爸和媽媽,都得要奶奶。
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多,但是孩子其實並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而是誰照顧得多就和誰親,因為這裡面牽扯到了嬰兒依戀關係的建立。
瞭解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快速的和撫養人建立起依戀關係,來保證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顧以便生存下去。
心理學家鮑爾比把依戀關係分為四個階段:
0-2個月,前依戀
2-7個月,形成中的依戀
7-24個月,明確的依戀
24個月之後,目標矯正的夥伴關係
伴隨著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好,孩子的依戀關係其實被分為了兩個部分,7個月之前,嬰兒的依戀以被動為主;7個月之後,孩子的依戀關係會更主動。
第一階段,孩子出生前2個月
這個時候,嬰兒屬於前依戀關係,哭聲就是孩子與大人建立關係的行為,但是孩子並不認人,誰抱都是一樣的。
第二階段,2-7個月
這一階段,嬰兒開始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在這一階段,嬰兒學會了如何吸引撫養人的注意力,比如用聲音,不止是哭聲;或者動作甚至是行為。嬰兒還會對撫養人的動作做出回應,比如嬰兒發現自己笑的時候就能夠吸引到撫養人和他說話,那麼他就會以笑來吸引撫養人和自己溝通。在這一階段,嬰兒還掌握了認人,他會通過聲音、臉部識別來認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這一階段,嬰兒對於照顧人並沒有明顯的喜好和選擇,也就是沒有到完全認人的階段。
第三階段,8-24個月
8個月開始嬰兒開會認人,因為他們的大腦中出現了「客體永存」的概念,他們有了記憶,開始擔心看不到媽媽或者主要撫養人,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他開始依賴主要撫養人,一個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關係形成。
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出現明顯喜好,只喜歡媽媽或者日夜照顧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這位媽媽覺得是不是誰抱得多孩子就和誰親,主要原因是8個月之前都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孩子對兩人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但是8個月之後再建立關係的時候,奶奶代替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