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辛苦養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很多子女都自私自利,一心一意只為自己,根本不把父母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眼里。
父母累了,他們不知道心疼父母;父母病了,他們也不會悉心照顧。
也許有天性的因素在里面,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半還在于教育。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子女長大后不懂得心疼父母,從父母對子女做這三件事開始,就錯了。
01: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子女,自己從來不吃
父母們都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心頭肉,寶貝一樣疼愛。家里一旦有什麼好吃的,都會不由自主地留給孩子。
等孩子不吃了,自己才會把剩下的不好的部分放到自己嘴里。
這樣固然可以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意,但有問題的部分在于,這樣也會讓子女產生一種錯覺,在這個家里,他就是老大。
時間久了,他也會習慣性地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凡事把自己當第一。
他會不斷地強化自我,而去弱化父母的位置。他意識不到他也只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他是如此,父母也同樣如此。
02:對子女有求必應,不惜犧牲自己
有天帶孩子在小區里散步,看到一個老人在樓下抹眼淚,不遠處,一個幾歲大的寶寶在自顧自地玩耍。
交談之中,才得知老人是來幫兒子帶孩子的。她每天要買菜煮飯,打掃洗衣,帶孩子,還要經常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來貼補家用。
可是兒子媳婦,卻根本不知道體諒她的辛苦,每天下班回來吃完飯就把碗一推,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根本不知道幫忙洗個碗,讓她休息休息。
這位老人的遭遇并非個例。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情,老人辛辛苦苦幫忙帶孩子,子女卻覺得一切理所當然,老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還要橫加指責,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和感受。
子女固然不對,老人的行為其實也有不妥。
兒女固然重要,但父母的生活不應該以兒女為中心。
人就活這麼一輩子,辛苦工作了半輩子,受苦受累將子女拉扯大,老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子女有需求可以幫忙解決問題,但不要一味犧牲自己。
03:子女犯了錯,父母總是替孩子買單
韓劇《少年法庭》里,正在上小學的男孩白炫度往樓下扔磚頭,不幸砸中了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
那個小朋友最后救治無效,不幸離世。
可是白炫度的父母非但沒有教自己的兒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借著自己家的權勢找人請律師,最后白炫度安然無恙地從法庭離去。
甚至在經過受害者父母面前的時候,他們一家人談笑風生,討論著應該去哪里吃飯慶祝。
父母無原則地庇護,致使白炫度成了一個無視他人生命的人。最終,成年以后的他草菅人命,犯下了諸多無法挽回的錯誤,只能以死作結。
魯迅先生說: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愛孩子沒有錯,但在沒有原則的愛下成長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他們非但不知道心疼父母,甚至會對他人的生命產生漠視。
父母愛孩子沒有錯,但如果你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孩子,自己舍不得吃一點;
子女要什麼你給什麼,你絲毫不考慮自己的需求,你所傳遞給孩子的信息除了你愛他,還有你根本不重要,子女不需要考慮你的感受。
子女犯了錯,每次替他承擔的都是你,他也不會變得有責任有擔當,更不會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心疼孩子沒有錯,但也要注意愛孩子的方式。
教他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先做出正確的示范,首先也要愛你自己。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