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太倔了,好難帶。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難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孩子聰明的體現。」
英國《每日電訊報》也稱:性格倔強的孩子在學業上,以及今后在工作方面都會比較成功。
所以,如果你家里也有同款娃,在不偏離大方向的前提下,不如正確引導孩子。
如果孩子將「倔強」用在正當的地方,未來就是妥妥的「績優股」。
孩子性格倔不是「不聽話」,而是有主見
《向上吧少年》有一期,考官設置了一個場景題目:姐弟倆搶紅包發生爭執,該怎麼解決?時間是3分鐘。
6歲的李睿杰立馬上前詢問紅包個數,知道是6個后,建議讓姐弟倆平分。但是不管他怎麼勸說,其中一個小朋友就是不同意平分。
雖然最后警示燈亮了,李睿杰沒有說服小朋友,但對于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有勇氣上前解決問題已經不容易了,而且他一直強調「平分」的想法,讓大家覺得他自我意識很強。
但在他媽媽眼里,李睿杰是個不聽話、有奇特想法的孩子。
上課才5分鐘,李睿杰就坐不住了,時不時做出很多小動作。
學舞蹈的時候,老師糾正動作,他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來。
畫畫時他也不按常規,章魚的身體和腿是分開的。
後來,媽媽居然停掉了他的美術畫。她覺得:不聽話是吧,也別去學了,在家也不許畫。
只是這樣做有用嗎?
答案顯而易見,媽媽沒有看到孩子有主見的一面,只是覺得他不能太另類。
很多父母遇到性格倔的孩子,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聽話,殊不知這類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很有主見。
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兒童的「自我意識」從1-2歲萌芽,3歲左右得到深度發展,3歲以后隨著大腦知識儲備不斷增加,自我意識的表現,會從「脾氣」轉化為「觀點」,變得越來越有主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