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道理都懂,可是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用不上。
比如有位媽媽就說,孩子玩的時候不小心把玩具摔壞了,她還沒說啥,孩子自己倒先發起了脾氣,把其他的玩具扔了一地。
自己讓他撿起來,孩子不但不聽,還繼續耍賴打滾,她的脾氣也上來,抓著孩子的屁股就是兩巴掌……
很多家長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孩子明明犯了錯,不向你承認錯誤就算了,自己的脾氣還挺大,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犯錯誤的不是他,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其實是由人大腦的思維程序決定的。ADVERTISEMENT
我們的大腦分為本能腦、理性腦和情緒腦三個部分。本能腦主管吃喝拉撒等本能行為,理智腦負責我們的認知,情緒腦主管意識和情緒。
大腦的這三個分區,不能同時工作,而是有先后順序的,擁有優先工作權的是本能腦,其次是情緒腦,最后是理智腦。
所以,這也是當我們受到攻擊時,本能的反應是還擊,打回去,發泄情緒,然后才是理智的思考誰對誰錯。
孩子犯錯誤之后也是同樣的程序,他會本能地回避錯誤本身,然后通過哭鬧來引發情緒,等情緒發泄之后,才會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那麼犯錯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情緒呢?
一是自責。ADVERTISEMENT
二是恐懼。這樣的孩子大多因為犯錯被懲罰過,擔心被責罰。
三是緊張。面對因犯錯而導致的場景混亂,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下意識地想先發制人來保護自己。
其實不光是孩子,很多人成人也是這樣的,犯了錯最先想的不是承擔責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甩鍋,推卸。
而想要理智戰勝情緒,則是需要刻意的鍛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