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心狠手辣」并非貶義,而是強調嚴格兒童教育的重要性。人類社會延續數百年,靠的除了本身人類文明的發展之外,同樣也離不開人類群體自身的繁衍智慧。想要讓整個種群得以戰勝自然界當中的各種艱險,離不開生活的智慧;而作為社會的最微觀「細胞」,家庭想要很好的發展,則離不開最基本的教育。
教育這件事,原本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
在重視族群團結與商業利益的猶太人看來,教育是讓一代代猶太人以猶太教為信仰,以機智的眼光觀察世間萬物的可謀之利益;將嚴謹與縝密刻入基因的德國人則會在每個家庭的教育過程之中,讓德意志式一絲不茍的文化代代相傳。
居于東亞海濱的大和民族在發展過程當中,發展出了性格中的兩面性,如《菊與刀》所言一般,在家庭教育當中,一方面會跟后代說要尊重長輩,一方面嚴酷的如廁訓練又會滋生他們的極端情緒。
教育并沒有一成不變的「范式」,該以什麼樣的準則要求下一代,應具體分析。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想要讓某些延續已久的習慣繼續存在,就應該以嚴格的標準去教育子女。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當中,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一類的俗語其實不在少數,我們無法贊成是否應該打罵、體罰孩子,但是嚴格要求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挫折」這一詞匯,在我們傳統的語境當中,往往是表示一種表示逆境的詞匯,當一個人的境遇到了難以輕松應付的時候,才會被稱之為受到挫折。
然而在子女的教育過程當中,一帆風順有時其實并不是太好的事情。從心理學角度看,有的時候父母越「心狠手辣」,孩子反而越有出息。
傳統文化往往認為,人的一生平安順遂是值得追求一生的目標。誠然,許多人無論付出多少,為的往往也是一個平穩的生活。
但是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作為一個家長,如果你也抱有這樣的心態,那麼反而是對下一代的一種危害。因為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在成年之后出人頭地,靠得就是小時候受到的嚴格教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