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平時都是誰帶娃,是爸爸媽媽,還是家里老人?老人帶的話,帶到了幾歲?
鄰居家一對雙胞胎,從出生起就是爺爺奶奶在帶,一直到孩子上小學3年級了,帶娃主力還是爺爺奶奶。
小區里幾個媽媽一起聊天,都挺羨慕他家兒媳的。但看到她家孩子和爺爺奶奶的相處方式,說實話我并不覺得為了圖省事,將孩子丟給老人是好事!
鄰居雙胞胎上幼兒園那會經常感冒,爺爺奶奶擔心孩子身體頻繁請假,有時甚至1個月都不去學校,問就說「幼兒園生病的孩子太多了,等這段時間過了再去」。
這導致他家倆孩子平時都是自己玩,很少和同學湊一起,小朋友多時能明顯感覺到他家孩子的拘謹。
等上了小學,孩子開始正式學習,老人有時沒法輔導,碰到不會的就讓孩子上網查解題方法。正是這個舉動,仿佛打通了倆孩子的「任督」二脈,導致孩子們一碰到不會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網上搜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因為此事還被老師叫了家長。
所以你看,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能緩解年輕人的帶娃壓力,但適時地退出,對孩子的成長也尤為重要。
畢竟「隔輩親」的影響下,老人很難堅持原則不動搖,孩子也容易鉆空子。
生活中,不少老人都被年輕父母請來帶娃。不否認現在年輕人壓力大,但如果父母選擇當「甩手掌柜」,把帶娃的責任丟給老人,對家庭關系而言其實并不有利。
先不說老人的身體、精力能不能吃得消,過度依賴老人的照料,可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無法充分發展起來。
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和整體成長有深遠影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