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老人幫忙帶孩子,最好在娃「這個年齡適時」退出,否則會影響孩子成長
2023/09/16

你們家平時都是誰帶娃,是爸爸媽媽,還是家里老人?老人帶的話,帶到了幾歲?

鄰居家一對雙胞胎, 從出生起就是爺爺奶奶在帶,一直到孩子上小學3年級了,帶娃主力還是爺爺奶奶

小區里幾個媽媽一起聊天,都挺羨慕他家兒媳的。但看到她家孩子和爺爺奶奶的相處方式,說實話我 并不覺得為了圖省事,將孩子丟給老人是好事!

鄰居雙胞胎上幼兒園那會經常感冒,爺爺奶奶擔心孩子身體頻繁請假,有時甚至1個月都不去學校,問就說「幼兒園生病的孩子太多了,等這段時間過了再去」。

這導致他家倆孩子平時都是自己玩,很少和同學湊一起,小朋友多時能明顯感覺到他家孩子的拘謹。

等上了小學,孩子開始正式學習,老人有時沒法輔導,碰到不會的就讓孩子上網查解題方法。正是這個舉動,仿佛打通了倆孩子的「任督」二脈,導致孩子們一碰到不會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網上搜答案,而不是自己思考,因為此事還被老師叫了家長。

所以你看,老人幫忙帶孩子雖然能緩解年輕人的帶娃壓力,但適時地退出,對孩子的成長也尤為重要。

畢竟 「隔輩親」的影響下,老人很難堅持原則不動搖,孩子也容易鉆空子。

老人適時退出,對小家而言是一種鍛煉

生活中,不少老人都被年輕父母請來帶娃。不否認現在年輕人壓力大,但如果 父母選擇當「甩手掌柜」,把帶娃的責任丟給老人,對家庭關系而言其實并不有利

先不說老人的身體、精力能不能吃得消, 過度依賴老人的照料,可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無法充分發展起來

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和整體成長有深遠影響。 良好地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發展中的重要支柱,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情感安全感與自尊心。

李玫瑾老師在做客《圓桌派》時說過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 很多家長,總是在該管孩子時不管,不該管或管不了時,又開始想方設法地管。

同事李哥就是這樣,兒子12歲前李哥幾乎沒怎麼操心,平時加班回家孩子已經睡了,早上爺爺奶奶早早送到了學校,偶爾周末帶孩子出去玩玩,別說高效陪伴了,就算碰到個周末能帶孩子出去一趟,孩子都能高興好幾天。

由于缺乏陪伴,孩子和他的關系親近中總透露著疏離,進入青春期后這種「疏離感」愈發嚴重。

兒子開始不讓父母進自己的房間,拒絕和父母一起過周末,甚至背著家長偷偷談起了戀愛,被老師請了家長。

當李哥重視起來,發現「孩子需要管管時」,兒子已經過了聽父母話的年紀。

李哥後來反思:那時 知道家里有老人照顧,孩子不會受委屈,自然就不會投入更大精力。孩子這麼抵觸家長,回頭看看確實是我們前期陪伴不夠!

別說李哥,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道理都懂,但一 想家里有老人兜底,便不自覺地將應該分給孩子的關注放到別的地方

所以,老人適時退出對年輕人而言雖然是一種壓力,也會成為年輕人的一次鍛煉,會成為良好親子關系的催化劑。

老人何時退出最合適?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 建議在孩子進入學前教育階段時,也就是3~5歲左右讓老人慢慢退出。

因為 這個年齡階段,是孩子開始發展自我獨立性和社交技能的關鍵時期。孩子們需要走出家庭,與同齡人建立起聯結、學會與外界互動,還需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

通常老人帶娃會比較寵愛,這對于孩子發展自身能力會是一個阻礙。仔細觀察 老人帶大的孩子,他們在情感上會更加依賴長輩。有時甚至會因為情感影響,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優米已經5歲了,我們上班時都是奶奶帶著。最近我發現,她基本 很少在人多的場合表達自己的需求,因為平時都是奶奶幫她說。比如,想邀請小朋友到家玩,她自己不敢表達,就非得讓奶奶幫她邀請。

除此之外, 老人長時間帶孩子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同齡人的互動,比如前文提到的雙胞胎。小區里同齡小朋友的家長經常約著一起去玩,年輕人湊在一起聊的話題老人插不上嘴,自然也不愿湊在一起,孩子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所以在孩子嘗試與同齡人社交的年齡,老人選擇退出,對孩子成長而言也是一種助推。

老人過多參與,帶給孩子的影響

前面提到了, 老人過多承擔父母的責任,帶來的首要影響就是孩子與父母關系疏遠。

發展心理學認為: 3歲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關鍵期,若這個時期父母長期缺位,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孤單,讓他們無力應對情緒需求,缺少穩定的情感依戀關系。

同時父母的缺位還會對孩子的自我認知產生影響,在 生命最初的幾年沒有得到過父母肯定的孩子,長大后也會難以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你看, 雖然老人隔代養育能減少年輕人的壓力,但某些方面老人無法取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所以如果你家也是老人幫忙帶娃,在孩子差不多3~5歲時就需要考慮讓老人適當退出了。

當然讓老人退出并不需要強硬地讓他們離開,而是告訴長輩未來我們將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也會留給長輩更多自己的時間,讓他們去做自己的事,這樣才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諧。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媽媽,咱們家是不是很窮?」兩種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3/10/01
孕期,孕婦常吃的3種食物,可能是寶寶黃疸的「源頭」,早知早好
2023/10/01
3歲看大7歲看老?想讓孩子「更出色」,7歲前家長要給他立下「這5個規矩」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