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一刻,對很多父母來說,大概是這輩子最開心的一刻。
好像的確是這樣的,大學之前,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考大學」這件事上,沒日沒夜被孩子牽絆著,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
終于孩子考上了一所名校,全家人都沸騰了,那一刻的喜悅無法用語言描述出來吧。
而這種喜悅在這一刻達到峰值,之后只會逐漸降低,甚至到「0」刻度線以下,由「喜」轉「憂」。
網上有一位媽媽說女兒670分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信息安全專業錄取,自從上大學以后,每兩周就要一次生活費,每次都是800元,一個月光生活費就要花掉1600元,真的要供不起了。
媽媽對女兒說:「在學校里怎麼這麼能花錢?一個月1600元的生活費,你讓我怎麼養你?」
面對這個媽媽的吐槽,網友的立場不一。
有人覺得一個月1600元生活費,已經非常保守了,說明這個女孩很節儉。
有人說,一個月1600元生活費,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壓力有點大,一年光生活費就要花掉2萬元,還有學費、住宿費,供一個大學生實在是不容易。
一個月生活費花掉1600元,到底是一個什麼標準,是家長給多了,還是家長給少了?
這個問題,外人無法回答,這要看這個家庭的承受能力。
就像人生本來就沒有普遍的意義一樣,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義,生活費也是如此,生活費本就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不同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費標準。
大學時期,我們班里還有人一個月花300元,一天10元的標準,而且過得很快樂,時常能夠從她臉上看到滿足和歡喜。
既然媽媽已經來吐槽了,就說明這個標準,對這個家庭來說,已經是高標準了,這個家庭已經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了。
但是父母是孩子的后盾,如果孩子的消費已經給父母造成了壓力,父母又跑出來抱怨,這本身就已經說明存在問題了,抱怨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好的方法是向內溝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