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愛孩子,是天生的母性使然;孩子愛媽媽,是本能的情感依賴。
小孩子是從一次次的犯錯中找尋經驗得以成長的。相信各位做家長的,基本上可以理解孩子的犯錯,但有時候在脾氣上又無法忍受,暴躁、發火、大吼大罵。可是令家長們欣慰的是,吼完之後沒多久,孩子又嬉皮笑臉地鑽進家長的懷裡撒嬌耍賴要抱抱。這個時候,家長們也只能鬆開繃著的臉,哭笑不得地看著孩子,又生氣又心疼。娃被吼後,為啥很快就不「記仇」了?知道背後真相你還敢吼嗎?
有一次興起去朋友家,朋友本來想帶女兒去遊樂園,被我這個「不速之客」的闖入給改變了計畫,只好在家裡陪我,遊樂園自然就泡了湯。孩子見到我非常生氣,不僅沒有禮貌,還亂扔玩具、砸玩具。朋友覺得很沒有面子,大聲訓斥了孩子,把孩子給訓哭了。我見此非常不忍,便出言勸阻,但也無濟于事。
我和朋友在客廳說話聊天的時候,孩子一路小跑鑽進了媽媽的懷裡,手裡拿著個大蘋果,要往媽媽嘴巴裡塞。朋友不再生氣了,緊摟著女兒,撫摸她的頭髮,一幅愛溺的模樣。剛才明明哭得很傷心,為什麼馬上就找媽媽要抱抱呢?
①:本能的情感依賴。
孩子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由于「首因印象」,孩子會對第一眼見到的人或物有特殊的感情。再加上孩子成長的每一天裡,都是和父母日日相伴的,且能感受到父母所給的愛,這些愛已經讓孩子產生了本能的情感依賴,即便是偶有打罵,也不會抵消這種情感依賴。
②:害怕失去愛。
孩子經常犯錯誤,那麼得到父母的懲罰就多。小孩子因為害怕失去愛,會去取悅父母,生怕父母丟棄了他,不再愛他。這時候孩子對父母的愛已經變成了「妥協」
,不再是發自內心的愛了。雖然不「記仇」,但是父母得到這樣的愛,也是太心酸了。
作為家長的你還要去打罵孩子嗎?還是希望家長們溫柔以待,用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
①:不過高要求。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也需要犯錯,請家長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定要求,去容忍孩子的一些錯誤,多給孩子一些肯定。
②:不盲目焦躁。
孩子的一些過錯有時候是可以自我化解的,之後孩子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體驗,所以家長沒有必要盲目焦躁,更不要隨意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一個小孩子能承受多少的壞情緒呢?
③:不拒絕傾聽。
如果家長們靜下心來去聽一聽犯錯的原因,大部分都很感人。孩子生而善良,家長們只看到眼前錯誤的結果,卻不去追溯原因的美麗。也許孩子打翻了化妝品,其實是想給忙碌的媽媽收拾房間。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家長們需要不斷地修煉才能做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