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再看《畫皮》,我才真正地看明白電影中所揭露的愛情本質。影片并非像瓊瑤式愛情童話,沒有構建一個存在「絕對愛情」的烏托邦來勸導觀眾相信愛情、滿足觀眾對永恒之愛的憧憬。自始至終,影片都以一種「反烏托邦」的方式,去展現「去夢幻化」的現實中的愛情。
盡管四位主人公龐勇(甄子丹飾)、小唯(周迅飾)、王生(陳坤飾)、佩蓉(趙薇飾)構成了一個「婚外感情」般的通俗故事,但其本質卻是當代人的愛情觀念、婚姻狀態的寫照。
在影片上映伊始,曾有閨蜜對我表露對王生的傾慕,她說:「在欲望面前,王生選擇了責任,沒有選擇更愛的妖艷女人,是好男人的楷模」。這或許是很多女性的共同看法,但這番說辭卻難以令我信服。我不太清楚她是真的對王生的「責任感」贊賞有加,還是愛慕陳坤的容顏,于我而言,王生這類人永遠是我難以真正欣賞的。
王生更愛小唯還是佩蓉?這個問題本身是帶有一定的「視角」與「立場」的。很多人思維意識里習慣于接受男性占據主導權,而下意識甘愿代入一種「被選擇」與「被審視」的角色,卻忽視了女性同樣也有選擇的主動權(這在下一部分具體展開)。
客觀來說,就現實層面而言,王生是很多女性樂于選擇的婚戀對象。他具有太多的優點:外形俊美,性格體貼,既不缺乏足夠優厚的物質條件與足夠體面的社會地位作為生活基礎,也不缺乏甜言蜜語、寵溺愛人的生活情趣。
但他的愛是有致命傷的,或許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平凡的男人」,有著無法擺脫的「男人的弱點」。他的骨子里是有一種軟懦與優柔的,他對自己的缺點心知肚明:他知曉自己與小唯的「婚外感情」與「精神逾越」、他明白自己對佩蓉心有愧、他看清楚自己對龐勇嫉妒攀比交織下的復雜心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