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勒·柯布西耶」
1928年,英子出生于愛知縣半田,她家里有著經營了200年的造酒坊。因為家境優越,她自幼衣食無憂,性格卻有些內向。英子不喜歡上學,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會因為精神緊張躲進廁所,廁所太臟又受不了,只好逃回家去看傭人種地。她家附近有很大的菜園,種著各種蔬菜,那里讓她覺得安心,是童年最開心的地方。
22歲時,她認識了一個叫津端修一的男子。那時候,他是東京大學游艇俱樂部的隊長,和隊員一起來愛知縣參加比賽,卻沒地方住。
身為隊長的他,去英子家協商看能否借宿。英子說:「我家酒窖空著呢。」于是,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住進了英子家。
他是個窮小子,身上穿著皺巴巴的麻布褲子和草鞋。可是,她看向他的眼神里有星星,亮晶晶的。多年后想到初見情景,她依然眉眼彎彎。
5年后,他們結婚了,沒有舉行婚禮,只是在輪渡碼頭辦了一場派對。她沒有遺憾,反而覺得有意思,總是笑著回憶:「那時候天很冷,在碼頭舉辦結婚派對挺瘋狂的。」
「 積存時間的生活,就是親手營造奠基于生活的資產。——津端修一、津端英子」
婚后的日子并不寬裕,英子卻有個購物理念:「要買就買好的,絕對不可以買便宜貨。」修一是個建筑師,最初月薪只有4萬日元左右。第一個月工資到手,英子給他定制了一套西裝。她家有許多關于錢的家訓,其中一條是 「給男人穿一流的衣服,吃一流的東西,品格就會出來」 。後來,她又給修一買了鞋子、手表,價格都比薪水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