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多地出現個人購買商品房專門放骨灰盒,有的樓可能「住的死人比活人多」。
消息一出,引得網友一片熱議。
近年來,由于大城市墓地價格高、管理費用貴、短期租等現實問題,很多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會選擇在位置比較偏僻、單價便宜的小區購房,用于安置骨灰盒進行祭奠。
人這一生,無非「生」與「死」兩件大事,而葉落歸根于何處,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常言道:孝大于名,根大于葉。這也是古代落魄子女愿意「賣身喪父/母」的根本邏輯。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網上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去世后,不需要留骨灰,隨便撒哪里都行。
的確,近年來,去世后選擇不留骨灰、不要墓地、不求后輩祭拜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多半是以下三種類型的人。
1、經濟原因考慮,不想給兒女添負擔
當代社會存在很多現實性的問題:土地少、人口多、房價高、壓力大……
在這種背景下,普通人想買個住房,都很困難,更別說買墓地了。
更何況,當下的墓地,價格絲毫不低于住房。
據了解,我國公墓的平均價格每平方超過2萬元,一些大城市的公墓單價甚至高于10萬元。
另外,公墓還有管理費和使用年限了,需要按時繳納管理費、到期辦理續費,否則就要面臨被遷移的風險。
所以,買墓地,不僅是經濟上的壓力,還有未來各種繁瑣的事情。
面對這些現實性的問題,一些老人為了減輕兒女經濟上的負擔和生活上的麻煩,就會主動叮囑兒女,不用留骨灰、不用買墓地,也不需要祭拜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