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說: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這句話完美地詮釋了《楊絳傳》中記載的,楊絳先生傳奇的一生。
她雖然出生于名門,卻經歷了動蕩和戰亂;
雖收獲了羨煞旁人的愛情,卻也經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錐心之痛。
但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楊絳先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
她默默地在憂患中積累智慧、在苦痛中淬煉美德,用積極豁達的態度渡己渡人,成為了一個高情緒價值的人。
如今,楊絳先生雖已辭世多年,但她身上樂觀、堅韌的精神,卻依然指引著無數的人。
「每個人都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愛的惶惶不可終日,
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你,怎麼與他們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
這段話,是楊絳先生在經歷了無數生活的磨礪后總結出來的。
1961年,楊絳結束了下鄉的生活,回到北京與丈夫團聚。
沒想到,卻意外開啟了人生中一段艱難的時光。
時局動蕩的年代,她和丈夫錢鍾書也一不小心淪為了被批斗的對象。
為此,他們被剝奪了工資,辛辛苦苦翻譯的書《唐吉訶德》也被沒收了。
更讓她感到無奈的是,她被迫調離了熱愛的文字工作崗位,被安排去打掃衛生。
面對種種不公平的待遇,楊絳卻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
有一次,領導安排他們去公共廁所打掃衛生。
當大家推開廁所的門時,全都驚呆了。
因為長年缺乏打掃,廁所里,滿是污穢、臭氣熏天。
大家紛紛避之不及。
楊絳卻急忙找來工具和去污粉,還用布條和竹竿自制了拖把。用了足足十天時間,把廁所打掃得煥然一新。
讓每一個來上廁所的人,不再需要捂著鼻子進來、急急忙忙出去。
大家都對她佩服不已,紛紛好奇地詢問,她是如何坦然面對這些臟活累活的。
楊絳笑著回答:
「因為我把這里當成了我的書房,等我干完活,就能躲在這里看書了。」
《積極情緒的力量》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并不是因為生活圓滿、身體健康才感受到積極情緒的,而是由衷的積極情緒創造了圓滿與健康的生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