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當日本人成功造出全世界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鳳翔號時,沒有人能夠想到這片海上的移動機場會給戰爭帶來什麼。
尤其是歷經百年,航母先后在二戰、越戰、馬島海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立下無數功勛,并進化成有電磁彈射技術、有核動力、有千公里外精準獵殺上將首級的超視距飛彈的超級海上巨獸。
(鳳翔號)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如何進化,現代航母的航速也不過只有30節左右,對比老前輩鳳翔號的25節,似乎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那麼,從鳳翔號到福特號,人類的科技發展何止百倍千倍,為什麼航母速度方面始終保持在這個數值左右?它對應在地面交通工具,又是有多快呢?
(美軍航母)
首先回答第三個問題,30節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按照相關計算公式,一節約等于每小時移動一海里。
而一海里就是1.852公里,這樣換算下來,該速度為每小時55.56公里,在地面交通中,充其量也就相當于一輛普通汽車的速度,連AE86或許都不如。
(或許連AE86都不如)
看來,威風凜凜的航母,在速度上竟與地面上一輛普通汽車相仿
,著實令人意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航海領域,這個速度不僅不慢,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種標配。
就比如,和航母同樣體積的民用船只,大部分也是在22-27節(約40.7-50公里/小時)左右,這和航母的速度相差不大,而且還落后于航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